秦皇台乡段李村 村民进棚采蘑菇

农村大众报 2022-04-15 17:42 大字

种植

4月14日5点,张艳波就开始组织人在大棚里采摘蘑菇,这茬蘑菇生产已近尾声。“今天13个人采菇就够了,估计能采6000来斤。高峰时一天能采6万多斤,60多个人都忙不过来。”张艳波说,“这茬蘑菇真让我累得不轻。”

今年43岁的张艳波是滨州市滨城区杨柳雪镇杨集村农民,9年前来到滨城区秦皇台乡段李村建大棚种蘑菇。现在,他是滨州市福哲思蕈食用菌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拥有40个现代化的钢结构温控蘑菇大棚以及蘑菇加工车间。

这茬蘑菇,去年9月陆续投料,今年春节前开始采菇。种了这么多年,技术上完全没有问题,这茬蘑菇产量高,市场价格也不错。正在张艳波高兴的时候,疫情来了,运输受阻,他心里那个着急呀。

秦皇台乡党委、政府急群众所急,很快就帮助张艳波办理了通行证。有了通行证,他就可以向滨州市城乡运送蘑菇了。

但接着另一个问题来了。以前为张艳波采菇的村民,来自周边各村,有了疫情,其他村的村民来不了。张艳波的蘑菇种植基地所在的段李村是个小村,只有300多口人。村子封控后,没法外出务工,村民便来基地采菇。产量高峰期时,段李村60多位村民齐上阵。

因为疫情,原来的客户来不了,张艳波就联系蔬菜超市和机关单位的食堂,为他们送货上门。哪家蔬菜超市、哪个单位、哪个村需要蘑菇,张艳波总是说:“保证把最新鲜的蘑菇按时送上门。”

为了方便客户取走分发,张艳波送出去的很多蘑菇都是小包装的。这样多费人工,但方便了客户。

到4月14日上午,张艳波40个大棚的这茬蘑菇,已采菇70多万斤,支出的工人工资达45万多元。疫情期间,段李村村民没能出村务工,却没影响他们的收入。

“多亏了政府组织协调。”张艳波说,“我送到客户手中的蘑菇,每斤比市场价低0.3元。能让更多人吃上新鲜的蘑菇,这是我为抗击疫情作出的贡献。”

农村大众报记者 孙成民

通讯员 李荣新 张志刚种植

4月14日5点,张艳波就开始组织人在大棚里采摘蘑菇,这茬蘑菇生产已近尾声。“今天13个人采菇就够了,估计能采6000来斤。高峰时一天能采6万多斤,60多个人都忙不过来。”张艳波说,“这茬蘑菇真让我累得不轻。”

今年43岁的张艳波是滨州市滨城区杨柳雪镇杨集村农民,9年前来到滨城区秦皇台乡段李村建大棚种蘑菇。现在,他是滨州市福哲思蕈食用菌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拥有40个现代化的钢结构温控蘑菇大棚以及蘑菇加工车间。

这茬蘑菇,去年9月陆续投料,今年春节前开始采菇。种了这么多年,技术上完全没有问题,这茬蘑菇产量高,市场价格也不错。正在张艳波高兴的时候,疫情来了,运输受阻,他心里那个着急呀。

秦皇台乡党委、政府急群众所急,很快就帮助张艳波办理了通行证。有了通行证,他就可以向滨州市城乡运送蘑菇了。

但接着另一个问题来了。以前为张艳波采菇的村民,来自周边各村,有了疫情,其他村的村民来不了。张艳波的蘑菇种植基地所在的段李村是个小村,只有300多口人。村子封控后,没法外出务工,村民便来基地采菇。产量高峰期时,段李村60多位村民齐上阵。

因为疫情,原来的客户来不了,张艳波就联系蔬菜超市和机关单位的食堂,为他们送货上门。哪家蔬菜超市、哪个单位、哪个村需要蘑菇,张艳波总是说:“保证把最新鲜的蘑菇按时送上门。”

为了方便客户取走分发,张艳波送出去的很多蘑菇都是小包装的。这样多费人工,但方便了客户。

到4月14日上午,张艳波40个大棚的这茬蘑菇,已采菇70多万斤,支出的工人工资达45万多元。疫情期间,段李村村民没能出村务工,却没影响他们的收入。

“多亏了政府组织协调。”张艳波说,“我送到客户手中的蘑菇,每斤比市场价低0.3元。能让更多人吃上新鲜的蘑菇,这是我为抗击疫情作出的贡献。”

农村大众报记者 孙成民

通讯员 李荣新 张志刚

新闻推荐

英 模 在 身 边

以法之名,守护公平正义讲起话来娓娓道来,寥寥数语就能抓住关键所在,这是滨州市检察院检委会委员、第一检察部主任李丹娜留给...

滨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滨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