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两年引进2.1万名本科以上人才,显现“人才净流入”之势—— 因为一份“诚” 选择一座“城”
滨州市领导为人才代表颁发人才公寓和青鸟驿站“金钥匙”(资料片)
今年毕业于山西农业大学食品工程专业的硕士生何萍,已入职滨农科技公司近两个月。她对来滨州工作很满意,“生活科研条件都很好”。
何萍是今年滨州引进的1万多名本科以上“新滨州人”中的一员。她是山西运城人,今年毕业季,听山东舍友说滨州正在招引人才,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来到滨州。没想到,8月底来到滨州时,刚下车滨州团市委的同志就把她接到“青鸟驿站”宾馆悉心招待,住宿免费,第二天还帮助她优选、推介岗位,三天后就与滨农科技公司签了合同。因为她的引荐,她的一位大学同学近期也到滨州工作了。
今年以来,滨州引才“大戏”一场接一场,出台“2020版人才新政”、“三进工程”、举办首届人才节、“赢在滨州”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在国内外展开……为了招引人才,滨州可谓不遗余力,打出一套招才引智的组合拳。
“才至如归”。短短2年多时间,滨州初步显现“人才净流入”良好态势。去年以来,全市引进本科以上毕业生近2.1万人;今年以来,全市引进高端专家106人(其中,“两院”院士、国家级重点人才工程专家、长江学者等国家级人才47人),本科以上毕业生10441人,其中硕博士1164人。
去年年中,40多岁的赵剑海受邀来到滨州,担任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此前,他已是广西梧州市苍海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谈及此番选择,他说,选择这座“城”,是因为一份“诚”——“滨州对人才需求的强烈,招才引智的决心,实打实的政策,加上优良的营商环境,使我最终选择了这里。”
与其他“欠发达地区”类似,多年来滨州人才是只出不进。2018年,滨州籍大学生回乡工作的比例只有50.23%,近半数的优秀年轻人选择在外地就业。为改变这一现状,滨州市将人才工作列为“一号工程”。
近年来,各地人才争夺战日趋白热化。作为一座中小城市,滨州市与发达城市相比,自身综合实力等方面还有差距,因此必须立足实际、搭建平台,找准自身比较优势,在差异化上想办法。首先启动实施了“百名高端专家、千名硕博士、万名大学生进滨州”的“三进工程”;“2020版人才新政”拿出真金白银招待贤才,对“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博士、硕士、大学生,每月补助分别为7500元、3000元、1500元,标准在全省最高;实施“硕博优选”计划,一次性拿出690个岗位,走进清华、北大定向选聘优秀毕业生;开展“选择滨州——名校直通车”活动,组织市外滨籍工作人员选调,连续两年举办“赢在滨州”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在国内外均设立赛区,将引才触角由国内延伸到全球……
滨州还提出建设产教融合型、实业创新型“双型”城市,全面构建“五院十校N基地”的科创体系,全力打造区域科创高地和产业引领平台,为引进的人才铺好创造、创业之路。
今年9月30日,滨州史上最大的人才集聚地——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一期项目仅用时10个月实现竣工,全部建成后,将容纳引进300家企业研发机构、500家科技服务机构、1.5万名科研人员,目前已确定进驻各类机构116家;10月31日,魏桥国科(滨州)科技园5个研究中心、两个检测中心及7家科创公司揭牌,10个联合实验室、17个科技项目集中启动;11月7日,黄海科学技术研究院成立,计划5年时间完成100个项目的研发与孵化……截至目前,滨州拥有省级以上人才平台载体257家,其中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等29家。
“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中车集团高管、英国博士后、清华北大优秀学子……越来越多的“赵剑海”们来到滨州,在这片热土上创新创业。
滨州市委书记佘春明表示,滨州将进一步集中优势力量、优质资源,顶格协调、满格服务、升格保障,引导最佳要素加速向科创事业集聚。推行更加灵活、更加开放的人才新政,提供国际社区、国际学校、国际医院等国际化资源服务,打造创业创新人才优选地。大众日报记者 李剑桥 姜 斌通讯员 张 丽
新闻推荐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记者任斐通讯员王学芳刘鹏李明报道)近期滨州市气温持续偏低,根据市城区气温、地温条件,市公用事业服务中...
滨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滨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