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大棚补贴1万元,每亩嫁接枣园补贴500元一代变二代,沾化推动品种升级

农村大众报 2020-08-10 16:14 大字

7月29日下午,天气酷热,64岁的王晓华还在自家7.5亩冬枣园里忙碌着。整个枣园罩在同一片大棚里,却明显地分成东西两大块。“西边的是一代,东边的是今年春天才嫁接的二代。”王晓华说。

王晓华是滨州市沾化区富源街道大王村农民,离他家枣园百十米远的地方,有20亩更高档的枣树大棚。这片大棚是大王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建起来的,棚外挂着“大王冬枣示范园”的大牌子。

大王村有2000亩冬枣树,这些20多年前栽下的枣树,曾经带给村民很高的收入。可近些年,曾经在村民眼中是宝贝的冬枣树,变得越来越没了价值。“我们的老枣树是一代,这几年一斤才卖一二元钱。”大王村党支部书记王宝泉说,“在园子里忙活一年,一亩一代冬枣纯收入才2000多元钱。”

“王晓华和王宝泉说的冬枣一代、二代,指的是沾冬1号和沾冬2号,我们这里的农民更喜欢叫它们一代、二代。”原沾化冬枣办主任郭庆红说。与冬枣打交道30多年,郭庆红现在是大王冬枣示范园请来的专家顾问。

因为各地种植面积扩大以及管理技术等诸多要素的共同影响,沾化冬枣(沾冬1号)逐渐走出了枣中之王的光环,价格越来越低。从十多年前开始,沾化就开始推广沾冬2号,可到2019年年底,全区只有1.5万亩沾冬2号。“与此同时,全区50万亩枣园,有三分之一处于粗放管理状态。”郭庆红说。

为什么沾冬2号推广慢?郭庆红谈了几点原因:一是投资大,枣农在看不到效益的情况下不愿意投资;二是管理技术要求高,一些农民尤其是老年农民不易掌握;三是沾冬2号中后期怕雨水,一旦淋了雨,很容易裂果;四是抗冻差,2010年全区沾冬2号已经发展到3万亩,但一场冻害,让农民谈之色变。

虽然有诸多不利因素,但沾冬2号表现出来的王者之态,还是让其夺回了“枣中之王”的桂冠。沾冬2号糖分更高、更脆,果大不说,果型还好看,很有卖相。沾冬1号收购价在每斤1-2元时,沾冬2号能卖到20-50元。

“农民靠冬枣增收致富遇到了问题,我们就要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富源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王文涛说,具体措施就是今年年初推出的建立一处示范园、实施两项补贴的办法。一处示范园,是由大王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建起的示范园,教给农民如何管理沾冬2号。两项补贴,一项是农民每建一亩沾冬2号大棚给1万元补贴;另一项是农民每将一亩老枣树嫁接成沾冬2号,补贴500元。

郭庆红说,今年嫁接的沾冬2号,明年可以让一半左右的枝条结果,亩产800斤以上,按均价30元一斤计算,毛收入2.4万元,除去8000元的当年投入,纯收入是1.6万元。以后,沾冬2号的亩产量控制在1500-2000斤,农民的收益会更高。

因为这些原因,去年年底还只有3亩沾冬2号冬枣大棚的大王村,到今年7月底迅速发展到270多亩。周边村庄的枣农,也越来越多地开始在自家的老枣树园子里建大棚,把沾冬1号嫁接成沾冬2号。

“到明年秋天,看到嫁接了沾冬2号的冬枣园有了高收入,就是政府不补贴,农民也会抢着建棚、嫁接。”王宝泉说。

“我们建的是冷棚,不是暖棚。”对前来参观学习的,不管是邻近的乡亲,还是远方的客人,郭庆红都会这样解释,冷棚能起到防雨、防雹、防冻以及防虫的作用,但棚内的枣树不能提前发芽、结果,棚里的冬枣依然是自然成熟的,“自然生长出来的东西是最好的。”

新闻推荐

精准化精细化培育全面提升申报质量

滨州市举行2020年第二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报培训暨科技金融精准对接活动滨州日报/滨州网讯(记者李淑霞通讯员顾清水孙宇...

滨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滨州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