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水容易堵塞浇地的管道 俩农业“老把式”想出新办法

农村大众报 2020-06-17 15:22 大字

今年麦收前,滨州市滨城区滨北街道罗家堡村村民看着丰收在望的麦田,终于知道了之前小麦产量低的原因:以前地在自己手里,地块分散,盐碱严重,没有黄河水及时压碱,小麦能长好才是怪事;现在地到了合作社手里,被整成大块田地,而且从今春开始,还能随时浇上黄河水,丰产那是肯定的了。

因为土地盐碱重,粮食产量太低,罗家堡及周边村一些盐碱过重的地块,农民渐渐不愿再耕种。2017年,滨州市滨城区中裕谷物专业合作社整体流转了附近的5000亩土地。经过整理后,这些土地变成了平整的大块耕地。

“地整好后,浇灌却成了件让人头痛的事儿。”合作社理事尹龙泉说,灌溉水走地上,渠道占用耕地不说,田间要是有大大小小的渠道,会影响大型机械的作业和效率。可黄河水走管道存在着大问题,因为含沙量太大,管道容易淤堵。

在尹龙泉为浇地感到头痛时,滨城区2019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启动,合作社的6200亩耕地被列入管道灌溉项目区,包括罗家堡及周边村的5000亩。黄河水走管道,早就有地方建设过。滨城区农业农村局研究员尹洪俊带上尹龙泉实地考察了解发现,以前建起来的这类工程,输送黄河水的地下PVC管道是160毫米粗,所有电机是5.5千瓦和26千瓦。即使用26千瓦电机,管道也会被沙淤堵住。

尹洪俊和尹龙泉都是“老农业”,他们又多方请教专家,终于想出了办法:输送管道改用400毫米粗的PVC,电机增大到45千瓦;就连出水口,也增加到250毫米粗的。市场上没有卖这么粗出水口的,他们就自己设计,找人制做。

4月初,14公里长的输水管道通进6200亩耕地,地头建起了516个大大的出水口。建设完成后,正逢小麦浇拔节水,电机一启动,出水口喷出巨大的水龙。前来看新奇的村民不由感叹:原来用细水管,一天也浇不了两亩地;现在电机一转,16个人不到10天,就把6200亩地浇了一遍。

经过两个月的使用,尹洪俊和尹龙泉对他们新建起来的输送黄河水的管道很有信心:这么粗、这么大的冲刷量,肯定堵不了。

农村大众报记者孙成民

张天银

通讯员李荣新

新闻推荐

“天眼地网”可定量、全面、立体化地获取农情数据 智慧麦作技术让产粮更“聪明”

日前,在全国产粮大县江苏省射阳县的临海农场,人头攒动、机声隆隆。这里举行的现场观摩会上,一台台依靠自主创新技术生产...

滨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滨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