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城区获批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 探索实施“五级双向工作法”,打造社会治理和服务新格局,为推进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鲜活的“滨州样板”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记者葛肇敏通讯员王长青报道)日前,国家民政部印发《关于同意将北京市石景山等单位确认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的批复》,确认31个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滨州市滨城区榜上有名,成为全省获此“国字号”实验区的两个区之一。
2018年,民政部启动申报认定工作,滨城区以“实施‘五级双向工作法’,实现棚改地区居民诉求在社区的协调与达成”为主题进行申报。经过方案初审、论证答辩、逐级推荐、评估认定等环节,最终被确认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
以“五级双向工作法”解决棚改过程中面临的一系列难题,真正做好“民心工程”
随着滨州城市化进程步伐的加快,棚户区、“城中村”和危房改造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民心工程”。为加强社会治理,实现城市发展与群众幸福的同步提升,2017年开始,滨城区决定利用三年时间完成辖区老旧小区、破产企业、“城中村”等棚户区改造项目。
总体看来,滨城区棚改工作虽然取得初步成效,但是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包括棚改前规划、政策的执行和推进问题;棚改中各方利益诉求达成问题;棚改后“城中村”居民就地市民化的社区营造问题等。
为了实现棚改地区居民诉求在社区的协调与达成,滨城区探索实施“五级双向工作法”,明确“区、街道、社区、居民小组、居民”在推进棚改区社会治理中的职责定位,通过“五级”双向互动,自上而下进行工作推动,自下而上协调诉求达成,实现棚改前政策规划引导到位,棚改中矛盾纠纷诉求有效解决,棚改后治理服务有效运行,努力打造“自治、法治、德治”融合,“共建、共治、共享”彰显的社会治理和服务新格局。
探索自上而下的正向工作推动路径和自下而上的反向诉求调处路径
在“五级双向工作法”具体实施过程中,一方面注重探索自上而下的正向工作推动路径。根据五级职责定位,各级按照棚改“前、中、后”和“拆、建、治”顺序,探索工作机制和具体措施,实现自上而下正向推进。
在区级层面突出党建引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思想导向作用,把引领作用具体落实到保证棚改区治理方向、做好群众工作、化解矛盾纠纷、维护和谐稳定的各项工作中,从而提升棚改区党建工作水平,加速棚户区治理步伐;在街道层面建立棚改社区“融合式”党组织,实施“规划师进社区”行动,聘请规划设计专业团体与街道、社区居委会共同研究棚改安置社区内部规划和建设;社区层面实施棚改中“党员亮牌、星级管理”制度,为每个党员家庭门口悬挂身份标牌,强化对组织、对法纪、对社会、对事业、对家庭五个方面的纪实跟踪;居民小组层面成立“居民联动互助组”,小组内政策互相宣传、落实互相推动、执行互相监督、利益互相约束;居民层面开展争创“社区星居民”等活动,对表现突出的居民予以表彰。
另一方面,“五级双向工作法”注重探索自下而上的反向诉求调处路径。当自下而上出现诉求和矛盾时,按照“小事不出小组、大事不出社区”的原则,五级启动诉求调处机制,力求在最近一级解决。
此外,“五级双向工作法”还将探索城市棚改后的社区融入路径,从资源再分配、社会融合、个体自我整合方面,实现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真正融入城市文明,平等享受与传递社会支持,做到社区治理网络化、服务居民精准化、基层协商民主化、共建共享融合化。
为推进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滨州样板”
根据“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的创建要求,实验区创建为期2年。在今年4月底前,滨城区将确定试点社区,开展“五级双向工作法”试点工作。试点社区将从基础条件较好的街道中选取,覆盖承担不同改造任务的各类型社区——如老旧小区改造、破产企业小区、“城中村”等。
“滨城区在棚改中坚持民意至上,以社区治理为载体,探索出了党委政府统领,多方参与,拆、建、治统筹推进的路子。既有具体实践,也有理念的创新突破,可以为其他棚改地区治理提供借鉴。”市民政局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科负责人介绍。
从今年4月至年底,滨城区将有序推进试点工作,及时研究和解决试点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并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各试点社区的治理和服务创新模式,形成社区特色和亮点。明年将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形成以点带面的示范效应。并在收尾之年全面巩固,迎接民政部对实验区创建工作的验收检查。
下一步,市民政局将积极指导滨城区围绕实验主题,全面提升社区治理法治化、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为推进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鲜活的“滨州样板”。
新闻推荐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记者刘清春通讯员刘康弟雷雨报道)日前,滨州市图书馆在三楼尼山书院举办了“少年PI图书馆计划”暨“我们...
滨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滨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