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救助站优化巡街路线织密救助网络 确保及时发现快速救助每一名流浪乞讨人员
本报讯(记者 张猛猛 通讯员 刘飞鹏 王茜茜 报道)月日下午,市气象局发布寒潮蓝色预警,近期滨州市气温将下降到零下6℃,并伴有大风、降雪天气。
为了减免极寒天气对街头流浪乞讨人员的损伤,及时为街头流浪乞讨人员提供救助服务,保障其生命安全,市救助管理站积极拓展各项工作,确保“寒冬送温暖”活动落到实处。
结合实际及城区地图优化原有巡街路线,实现城区街面巡查全覆盖
月日,市救助管理站召开巡街路线优化工作会,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和城区地图分布,以城区街道办为单位,细致分析了各街道办辖区内流浪乞讨人员极易露宿的“死角”,并在原有巡街路线上重新进行了优化组合,基本上实现了城区街面巡查全覆盖。
年度“寒冬送温暖”活动自月上旬启动以来,市救助管理站坚持实行日常巡查和极端天气突击巡查并重的主动巡查机制,基本实现了城区街面无流浪乞讨人员现象。站上严格落实全年小时值班带班制度,每班均有带班人员、值班人员、值班司机、安保人员、服务人员,确保工作人员、车辆小时待命,遇突发情况紧急出动、快速响应。
但根据实际情况总结,工作人员发现流浪乞讨人员具有突发性、流动性强等特点。对此,市救助管理站采取两方面措施:一方面,通过街面主动巡查,掌握长期滞留街面的流浪乞讨人员的活动区域及路线,专门制作了《街面流浪乞讨人员情况掌控表》,实行一人一档,详细记录每名流浪乞讨人员的基本信息、流浪原因、家庭成员情况、街头留宿地点、联系方式。每天街面巡查时,主动到他们经常留宿的地方查看,对不愿进站的留下救助物资和食品。另一方面,优化原有巡街路线,主动出击找“死角”,搭设“人工移动监控器”,织密救助网络,保证及时发现、快速救助。
建立救助工作微信群、织密横纵救助网络,确保救助无死角
为了让全市救助工作信息更顺畅,市救助管理站建立了“滨州救助爱心家园”微信群,成员包括市救助站工作人员、各县区民政工作人员及媒体人员等。同时,借助各类信息平台,市救助管理站加强横纵两方面联系,理顺了各项救助工作流程,横纵交织,确保全市救助网络全覆盖、无死角,让流浪乞讨人员尽快接受救助。
横向加强与公安、城管等部门的业务衔接。流浪人员在接受救助时需要建立档案、查询户籍信息、录入指纹和DNA数据等,这些都需要与公安部门合作。为此,市救助站与公安部门建立了警务联络制度。此外,有些危重、精神病患者需要及时救助,市救助站与定点医院签订了医疗服务协议;有些流浪乞讨人员希望早日回家,市救助站与滨州汽车总站签订了购票协议,同时能预防跑站骗票情况发生;在开展街面巡逻行动时,市救助站也注重与公安、卫生、城管等部门开展联合,对市区内流浪乞讨人员进行集中劝导。
纵向深化市、县、乡、村四级救助网络。县、乡、村三级救助管理机构实现“”建设标准,即县(区)级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和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站要达到“六有”(有人干事、有固定场所、有安置房、有专用设备、有消防设施、有规章制度),乡镇(街道)全部流浪乞讨救助管理和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站要达到“三有”(有专职工作人员、有固定办公场所、有临时安置房),村(社区)救助保护服务点达到“两有”(有固定办公场所、有救助联络员)。
坚持“一重点五规范”救助服务理念,打造流浪乞讨人员的温馨家园
为进一步加强站内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发挥好救助管理工作“托底线、救急难”的兜底保障作用,市救助管理站提出了“一个重点、五个规范”的救助服务理念,即“规范服务标准、规范服务流程、规范服务网络、规范服务方式、规范服务手段,始终坚持把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作为重点”,全力打造流浪乞讨人员的温馨家园。
如今,当流浪乞讨人员进入市救助管理站,迎接他们的是一张微笑着问询的脸、一杯暖手暖心的热茶、一套干净整洁的衣裤、一顿可口足量的饭菜、一张舒适温暖的床铺和一张供其返家的车票。这是市救助管理站开展的“六个一”活动,旨在将温暖送给流浪乞讨人员,将爱心送给流浪乞讨儿童。同时,为掌握长期滞站人员身体健康状况,本着早发现、早治疗的人性化服务理念,工作人员还会定期对滞站人员的治疗、代养情况进行回访并做好记录。
市救助管理站在此呼吁:滨州的公交车司机、出租车司机、环卫工人、志愿者和热心市民们,当您在街面上发现有疑似流浪乞讨人员时,请动一动手指,拨打报警电话或者救助管理站电话,帮助他们及时得到救助。
新闻推荐
开展全民参保登记 人人享有社会保障——致全市广大职工和居民的一封信
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是党的十八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于加快推进统筹城乡、全面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社会保险管理和服务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滨州市绝大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