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过天晴云破处 者般颜色做未来
——陶艺爱好者谈滨州世界柴烧窑中心
小苍,陶艺爱好者,师从中国陶艺大师,研究员级工艺美术大师,宜兴彩陶研究所所长邱玉林先生,针对滨州西纸坊建立的世界柴烧窑中心,记者与其进行了交流。
滨州依黄河靠渤海,8000年前就有人居住,1991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邹平丁公遗址,就有陶器和文字,被称为“丁公陶书”,比甲骨文早了800年;沾化杨家窑出土的东周陶器,明显有临海煮盐的特点。从陶瓷方面说,滨州是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黄河文化和齐文化延续更迭和交替融合之处。但古代受资源、交通、技术等限制,滨州的陶瓷业相对不很发达,但是现在不同,交通的便利、信息的流通、人才的流动已经常态化,滨州建立世界柴烧窑中心,不仅带动滨州的旅游发展,从文化方面讲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种火与土的艺术为滨州面向世界打开了新的窗口。
>>>作为一个陶艺爱好者,你怎么看我们滨州建立的柴烧窑?
柴烧是最古老的烧制方法,过去由于柴烧的一些瑕疵,导致柴烧在窑炉的改进中逐渐被淘汰。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中正方圆、完美无瑕”的工业化制造已经很容易实现,快节奏、高效率、压力大的人们开始有种回归自然的渴望,陶艺文化和理念发生很大的变化,现代陶艺提倡“质朴、浑厚、古拙,返璞归真”。人工制陶,土、火、人直接对话,人把造物的权利交给了土与火的创造,木灰自然散落高温形成灰釉,色彩自然光润。甚至出现“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窑变”效果,这种不可控和偶然性太让人期待。所以,天道轮回,柴烧开始流行。就目前而言,凡有名气的窑都,定有复古柴窑。
>>>为什么是建柴烧窑而不是其他类型的窑?
>>>作为一个陶艺爱好者,你个人认为怎么样基地才能发展起来?
陶艺是科学与自然、艺术与科技结合紧密的东西,我们的陶艺也承载了几千年中华文明、文化、历史、美学、科技的演变,必须内传承文化,外畅通渠道,世界爱陶人众多,通过柴烧中心这个平台,让世界了解滨州,我们吸收借鉴包容不同的陶艺文化,本土文化与国际化接轨,然后创新发展。中国梦,是强国梦也是文化梦,陶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在滨州大众眼里还没引起重视,市场经济下,诗书画印于陶的结合还不紧密,艺人站在滨州看滨州的多,跳出滨州看滨州的少。再就是人才的利用和培养也是关键,引进大师目的是学习技艺,所谓大师,不是名片满头,光鲜过市之人,真正的陶艺大师都低调含蓄,境界很高,靠技艺、靠境界、靠思想创造作品,而不是追名逐利之徒,喧哗吵闹之辈,在引入人才的基础上再培养本地人才,这些话只是我自己的理解。柴烧中心落成,只是一粒种子,是否结出硕果,还要期盼风调雨顺,风雨不是上苍,而是政策、扶持和普通人的参与。
>>>做陶是种什么样的感受?
做陶的时候,只求平静内心,享受过程,做到极致。听从内心的安排,通过手与土肌肤相亲,寻找自己,面对自己,从而敬畏万物生灵,从而把内心的感觉通过作品表达出来,这个过程很像一个修行的过程。其实人的一生和陶相似,经历世事沧桑火一样的淬炼,和陶一样变得温和而自然,面对功名利禄,喧嚣红尘,内心逐渐有度和平静。
爱陶如爱菊,以陶为友者,自然大雅若陶,李宗盛的《匠心》里写到:“世界再嘈杂,匠人的内心是安静的,专注做点东西,至少,对的起光阴岁月,面对大自然赠与的素材,我先成就他,他才可能成就我”。
新闻推荐
□晚报记者王琪通讯员晓红珊珊王涛沟通是连接人与人心灵的桥梁。懂得沟通的人,做起事来如鱼得水,游刃有余。从小培养幼儿与人沟通的意识,增强幼儿与人沟通的能力,对孩子性格的塑造、人格的培养乃至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