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百万民众共享“幸福城” ——滨州“创城”采访系列报道之三

日照日报 2015-09-25 16:43 大字

本报记者 侯庆萍 史树梅

9月16日清晨,滨州市滨城区新立河东路健康主题公园。市民李健刚在公园里晨练,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听着公园内潺潺的流水声和欢快的鸟叫声,心情无比舒畅。“多亏了创城,现在公园干净卫生,早晨起来,晚上饭后来溜达溜达,舒服。”

“创城的根本是民生,只有让老百姓满意,生活幸福,功夫才没白下。”滨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崔洪刚坦言。正如此,这场以“提高群众幸福指数”为宗旨的创城热潮,让千万滨州人凝心聚力,奋起赶超。

忽如一夜春风来,一座现代化的宜居新城跃然而出,每个滨州人都能从中感受到不同的惊喜。“现在开车出门,再也不用担心占道经营急刹车了。”“有了新建的配套农贸市场,购物方便了,停车也方便了。”“整治了交通秩序,出行更顺畅了。”……

采访期间,记者穿行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看到升级改造的农贸市场,华丽转身的老旧小区,修葺一新的社区公园,不断完善的城市设施,绿化美化的生态环境,时时刻刻感受着这座城市的文明与有序。

创城,无形中改变了市民的行为方式和生活理念,提高了市民的健康意识、卫生意识和文明意识,丰富着这座城市的内涵。

“当时对创城工作不理解,认为就是一阵风,整治也是白费力气,可是整治完了以后,小区内确实变得干净整洁了,生活在这样的小区里,心情好了,幸福指数也提高了。”彭家小区居民王大爷坦言,“小区环境变美了,现在大家不仅自觉维护自家门前屋后的环境卫生,看到不文明行为也会积极制止。”

滨州变得越来越美了,这不是滨州人的自我夸耀。统计数据显示,抗战胜利70周年“小长假”期间,滨州市共接待游客67 .8万人次,同比增长51%,旅游收入2.8亿元,同比增长63%。创城,在改变着城市环境的同时,其后续效应正在持续显现:对于老百姓来说,不仅有了生活在“卫生城”“文明城”里夸耀的谈资,更切身感受到了环境变美、城市变好等既看得见又摸得着的变化。除了这个光鲜的“面子”,创城还给这座城市的管理方式、管理理念带来了里程碑式的变革。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随着创建工作的持续深入,一系列长效机制也建立了起来:滨州市开启“5+2”“白加黑”的工作模式,出台了《滨州市露天烧烤管理办法(暂行)》等4个管理办法,对露天烧烤、占道经营、乱涂乱画等进行依法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开展为期三年的车辆停放秩序整治专项行动,依法进行长效治理;研究修订城市管理执法和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体制,建立年、月、日的细致考察机制、进行网格化管理、健全问责制,不断将创建从“面子”做到“里子”,做到“表里如一”。

同时,在创城过程中,滨州市不断完善管理机制,努力打造“街道、社区、村居三级联动,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城市管理体制,克服“重治理、轻维护”的思维方式,把整治后的精力及时转到日常管理和维护上来,确保整治一片,规范一片,巩固提升一片,真正实现城市长效管理。

以老旧小区管理为例,社区党委调动党员、群众积极性,从中选举出小区楼长、党小组长、网格长,负责“上情下达”、日常管理,并将这些联系人的工作职责、联系电话公之于众,责任明确到人。

不仅如此,滨州市将创城迎审作为探索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的最佳时机,合理布局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实现资源共享、服务共享,真正打造“10分钟便民生活圈”,推动滨州向更加生态宜居城市加速转型。

【记者感言】

在滨州采访创城过程中,记者无时无刻不被震撼:震撼于全市无处不在的宣传氛围,震撼于每一处细节的打造,更震撼于整治的力度,若不是全市各部门的通力合作,若不是市民百姓的理解支持,我们相信街道不会如此干净整洁,“马路市场”不会消失得无影无踪,老旧小区不会彻底“改头换面”,广告牌匾不会整齐划一……这一切,时刻在昭示着:创城,没有旁观者;创城,让生活更美好,人民更幸福。 

新闻推荐

第九届中国(滨州)国际家纺节开幕

9月23日,一对祖孙被中国(滨州)国际家纺节上的布艺作品吸引。 23日,第九届中国(滨州)国际家纺节在山东滨州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在家纺节上,中国家纺手工精品创意大赛作品展上参展的...

滨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滨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