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谈“虫”色变不如防虫有道专家称夏季是蚊虫叮咬高峰期易传染疾病 需及时防护

黄河口晚刊 2011-06-17 01:26 大字

近日,一则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龙泽苑西区多名居民发现疑似蜱虫,已有一名居民和多只宠物狗被叮咬的事件在网上曝光后,一时间又将夏季小虫叮咬危害推到了风顶浪尖上。如何才能预防各类蚊虫叮咬对人体的危害呢?

6月15日,记者就此采访了胜利油田中心医院皮肤科主任、主任医师、滨州医学院教授孙莉,她针对夏季如何预防各类小虫叮咬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一些建议。

夏季“虫咬皮炎”不容小觑

夏季经小虫叮咬而导致的一类皮炎,笼统的可以称之为“虫咬皮炎”,即接触其毒液或虫体的粉毛而引起的皮炎。“像隐形虫皮炎、蜂蜇伤、蚁类咬伤等,虽然对一般人群不会引起太大的伤害,但对于过敏体质的人群,严重时则有可能引起过敏性休克。”孙主任强调,“小虫的毒素在人体内发生I型变态反应,释放出阻碍物质,导致过敏症状,在妇女、幼儿等人群中发生该症状的现象更为明显。”

还有一种病症不明显的“丘疹性荨麻疹”,也是由于小虫叮咬导致。大多数发病主要是由蚊子、臭虫、蚤、虱、螨、蠓等叮咬后引起的过敏反应。“尤其是在农村,由于环境、家禽等因素,有害小虫会比较多,一些草丛、花丛等会存有很多的小微生物,特别是蚊子,大家应该在夏季蚊虫叮咬高峰期提前做好防虫准备,以免身体受到伤害。”孙主任强调。

小虫叮咬皮肤易传染疾病

夏季,最令人烦恼的就是蚊蝇的骚扰,蚊虫吸食人畜身上的血液,极易传播各类疾病,而蝇虫污染食物,也会间接传染疾病。

据了解,经蚊子传播的疾病主要有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丝虫病等。“小虫叮咬,最关键的就是先知道是哪种小虫叮咬,比较具有传染性的小虫一般就是‘吸血虫\’,诸如蚊子、跳蚤、疥虫等。”健康专家强调,“市民在夏季进入河中游泳时,一定要注意预防血吸虫病;在吃烧烤的时候,要注意猪囊虫病、吸虫病、旋毛虫病等;吃螺蛳(如震惊国内的北京福寿螺事件)、鱼片,要注意圆线虫病、肺吸虫病等。”“近些年,蜱虫是令人谈之色变的吸血虫之一,它在吸血的同时,还会分泌性质不明的抗凝剂和毒性物质,不仅损害皮肤,而且还是立克次体、螺旋体、病毒、细菌的传播媒介,因此对人畜的危害极大。”专家介绍。

一般情况对于户外工作者来说,遭遇各类虫子叮咬的情况更多一些,特别是一些郊外踏青、爬山回来的市民时常会有被众多蚊虫叮咬的经历,因此,户外活动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防虫于未咬前,以避免或减少传染疾病的发生。

叮咬后及时将毒液挤出

孙主任建议:由于一般情况下小虫的毒液呈酸性,市民被叮咬后可以局部用肥皂清洗,或者用吸器将毒液吸出来,再者可以用手将其挤出。

“丘疹性荨麻疹分为急性荨麻疹和慢性荨麻疹,而慢性的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变成急性的。”孙主任提醒,“一定要注意日常饮食。首先,忌食动物蛋白性食物和海鲜,尽量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不饮酒,保持清淡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其次,对于超过六周以上的慢性荨麻疹患者,最好服用过敏药物来控制病情,服药期间勿间断,因为个别的患者症状会有自愈倾向,但容易反复,因此严重者需要坚持服用药物;再次,建议患者养成记录的习惯,从记录中发现病症的发展规律,避免接触过敏源及各类小虫较多的环境等。”

预防虫病,除了注意自身卫生外,还要经常翻晒被褥、衣物,勤打扫卧室,新买的衣物最好烫洗后再穿着。(记者 黄海霞)

新闻推荐

新大米上市卖得好

本报讯 10月23日,记者走访发现,市场上、超市里今年的新大米已开始销售。在锦华市场、金水市场等...

滨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滨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