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水会战助力滨城新旧动能转换”系列报道之一 滨城位列全市春季林水会战现场观摩评比第一

滨州日报 1985-10-01 00:00 大字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韩俊亮葛肇敏通讯员吕晓滨李荣新马越

5月25日,从全市春季林水会战现场观摩会议上传来捷报,在这次全市现场观摩评比中,滨城区各项评分指标名列前茅,综合考核成绩获得了98.262分,位列全市第一。

去冬今春以来,滨城区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契机,以林水会战为载体,坚持高标准、高档次,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助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截至目前,全区共完成合格造林面积3.84万亩,完成年度任务的132%;完成道路绿化105.4公里、水系绿化24.9公里、村庄绿化38个、新建农田林网1.1万亩。

抓好“两线一片”重点绿化工程,以大工程带动大造林

在杨柳雪镇长深高速绿化造林区域,单侧150米宽的绿化带相较之前有了大幅度的拓展,海棠、元宝枫、黄金榆等苗木采用品字型栽植。

作为市辖区,滨城区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进程中的地位和关键作用不可替代。因此,在规划建设上,滨城区把打造全市“创森”一流精品工程作为冬春林业会战首要任务来部署,围绕“两线一片”重点工程,以大工程带动林业大发展,仅重点工程就已完成造林2万亩以上。仅冬春一个造林季节,全区就建成了近100公里的高标准绿色长廊。

所谓“两线一片”,即长深高速绿化提升工程、205国道绿化提升工程、沿黄片区绿化工程。滨城区重点围绕辖区骨干道路进行绿化提升,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打造亮点,深挖造林潜力,提升规模档次。

随着工程的不断推进,效果也立竿见影。长深高速绿化带由原来的50米拓展到150米,205国道绿化带由原来的50米拓展到100米。其中205国道13公里改线段(张集至永莘路段)绿化宽度达到了200米。“两线一片”重点绿化工程新增造林面积2.28万亩,占全区造林任务量的79%,森林覆盖率增长2.2个百分点。

同时,沿黄片区“粮林果蔬”四个万亩示范片区扩规提档,建成万绿蔬菜、腾达农庄等35个休闲农业园区,带动周边3000多农户走上致富路。中裕“滨州黄河岸”绿色蔬菜基地、国昌生态园、张王农业园等项目加快建设,叫响了“滨城黄河岸,绿色农产品”品牌。

因地制宜实施“混交造林”,高标准高规格打造精品工程

单一树种的大面积人工纯林,无法形成层次多样、结构复杂的立体复合生态系统,林业建设的综合效益不能得到充分发挥。为了避免这一状况,滨城区按照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标准要求,对重点绿化工程高标准规划设计,因地制宜合理布置树种搭配。

“为了提升造林的层次感、观赏度和经济效益,所有重点工程全部采用混交造林,以多树种彰显新特色。”滨城区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据悉,滨城区本着“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改变以往单一树种造林模式,采取乔灌木相结合的多树种混交造林模式,并大量引进新树种、新品种进行栽植。

如在济滨东高速、长深高速沿线,采用海棠、金叶榆、元宝枫、白蜡、杨树、国槐等优势树种及花灌木混交搭配;在沿黄片区,车行道两侧采用栾树、樱花、元宝枫、海棠、金枝槐等9个树种混交搭配,形成了移步换景、独具韵味的景观效果。

3年造林10万亩,2020年实现森林覆盖率超30%

造林绿化与水系建设一脉相承。过去一年,滨城区全面完成节水增效、生态保水等重点工作的年度建设任务。高质量完成贫困村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泵站154座,铺设管道129.89公里,完成高效节水低压管灌21949亩,覆盖20个市定贫困村。同时,高起点实施生态保水工程,开挖沟渠7.2公里,平整土地75公顷,种植水保林木20705株,全面完成杨柳雪高速路风沙片综合治理工程,有效治理风沙片水土流失面积1.9平方公里。

为了积极争创“国家森林城市”,滨城区也定下了近三年的总目标——3年造林10万亩,到2020年,实现森林覆盖率超过30%。而今年完成的3.84万亩合格造林,可以说开了一个好头。在未来两年,滨城区也将着力做好“造林”与“保林”的结合文章,促进林业提档升级,从而加快发展绿色产业,助力新旧动能转换。

新闻推荐

北镇街道五四片区棚改工作全面收官,借力棚改激发城市发展新动能 80余亩腾空土地正式挂牌招商

滨州日报/滨州网滨城讯(通讯员王海波报道)近日,滨城区北镇街道五四二居委会棚改工作全线告捷。至此,包括辛家、胜利、和平、...

滨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滨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