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突出贡献专业技术人员刘善勇: 研发中药防治病虫害技术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滨州日报 1985-10-01 00:00 大字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罗军通讯员李欣

从事食用菌加工生产的张艳波一直有个苦恼,就是生产过程中菌糠不能综合利用、浪费严重及食用菌菌棒污染率难以降低的问题。经过多方打听,他找到了刘善勇请教。

刘善勇向他耐心传授了经过多年研制成功的“食用菌循环生产工艺方法”和“食用菌增产防虫防杂菌药剂配方”。张艳波的企业经过技术更新,菌棒污染率降低到5%以下,菌糠得到了综合利用,极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产品在各大商超供不应求。

刘善勇现就职于滨州市农业局,主要从事现代农业新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工作。自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毕业以来,刘善勇先后参与主持山东省高校科技计划项目、滨州市软科学项目、滨州市社会科学重点调研项目,成为2016届滨州市突出贡献专业技术人员,入选滨州市价格认定专家库,先后获得山东省农牧渔业丰收奖1项、滨州市科技进步奖2项、滨州市专利奖2项、滨州市农牧渔业丰收奖2项、国家授权专利7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在省以上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30多篇,参与制定省级地方标准2项,是山东省装配式新型温室和食用菌绿色循环生产的倡导者和研制者、滨州市蔬菜创新团队核心成员。

刘善勇出生于鲁西一个淳朴的农村家庭。在成长经历中,父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勤劳作情景,对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下定决心改变这种状况,让农民成为一种体面的职业。

参加工作后,他用实际行动不断践行当初的目标。经过几年的努力,他先后发明了微滴灌及水肥一体化设备、适合蔬菜食用菌生产的新型装配式温室、蔬菜清洗设备、轻便式药械使用设备、食用菌循环生产工艺方法、病虫害绿色防控药剂等,并得到了广泛应用,节省了劳动力、降低了生产成本,部分实现了机械化自动化。

2013年,滨州市遭遇强降雨,据气象部门统计,7月份一个月连续降雨量就达502.1mm。由于滨州市设施农业起步较晚,在设施建造上没有根据自己的地理特性,造成了大片设施内涝、坍塌。据不完全统计,全市设施种植损失达上亿元,有的农户甚至颗粒无收。

经过一个月的调研,刘善勇通过借鉴外地经验、查找有关资料,结合滨州市土质状况等条件,研究出了适合滨州市发展的新型日光温室建造技术。实践证明,这种技术符合滨州市乃至全省的设施农业发展需求,开辟了山东省新型装配式温室建造技术更新的先河。目前该建造技术已在全省推广使用,可节约土地面积达1/3左右,每平方米成本降低15元,土壤耕层得到了保护,病虫害相对降低,产品品质得到了提高。

水肥一体化是降低投入成本、化肥减量增效、提高劳动率的一项民生工程。目前的自动装置只局限于分时段自动化,水肥还没有真正实现作物需要多少、供应多少的智能操作。

刘善勇通过2年多的研究,充分利用传感设备和物联网技术,成功研究出了水肥分离的微滴灌与水肥一体化装置,使作物水肥供应实现了按需供应,水肥使用量和设备投入实现了双降低,使劳动力真正从水肥劳作中解脱出来。该项技术于2016年获得滨州专利奖二等奖。

中药是中华传统财富。刘善勇积极把中医中药材理论应用到农业中,先后研究了几十种中药机理,探索中药在农作物上的应用案例。经过2年时间,他成功研制出两种防治蔬菜食用菌病虫害的中药复配药剂,并在实践中应用获得成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前土壤农药污染、食品安全堪忧的问题,倡导了一种新的绿色农业发展模式。该项技术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新闻推荐

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信访办 绩效考核促服务提升信访积案明显减少

提升信访服务,有效化解信访积案。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裴庆力通讯员石慧2017年,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信访办发挥事业单位...

滨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滨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