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鼓子秧歌“疯”“狂”闹元宵

滨州日报 2019-02-23 16:19 大字

?武术功底给秧歌队带来雄风阵阵。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记者刘清春通讯员吴楠报道)锣鼓铿锵,秧歌闹春,2月17日,惠民县第九届民间艺术汇演举行,18支秧歌队集中亮相,其中最为震撼的,当属武风烈烈的鼓子秧歌。

现场,锣鼓喧天,伞、鼓、棒、花、丑竞彩,动作集飞旋、刚劲、勇猛、绚丽、诙谐于一体,呈现出粗犷豪放、潇洒飘逸、勇往直前的壮丽景象。各支秧歌队伍风格各异,有的手中伞在腰间、头顶飞舞,动作飘逸;有的伞扛肩上,动作舒展;有的伞举头顶,铿锵有力。但都以“疯”和“狂”见长,激情澎湃,节奏分明,蕴蓄巨大爆发力。而穿插进行的幼儿、少年、老年鼓子秧歌表演更是传统与创新兼具,令人耳目一新,全面展示了鼓子秧歌立体多元化传承发展的丰硕成果。

惠民鼓子秧歌又称“大鼓子秧歌或大秧歌”,起源于惠民西部,相传从武术演变而来,历史悠久,表演粗犷壮悍、敦实泼辣,是闻名全国的山东三大秧歌之一。秧歌队里行当齐全,有伞、鼓、棒、花、丑角等,气势恢宏,极具观赏性。春节后,村民们就自发开始组织排练,在健身广场或马路上表演,在元宵节达到高潮。元宵节之后,便收起打鼓子秧歌的服装、道具,行话叫“收伞”,等待来年的再次展示。

今年参加汇演的鼓子秧歌队伍共3支,分别是石庙镇的臧家村秧歌队、刘家堡秧歌队和康家园村秧歌队,演出队员共计300余人。队伍中,有夫妻档,有兄弟姊妹组合,还有祖孙三代齐上阵的全家欢,年龄最大的78岁,最小的不足10岁,展现了鼓子秧歌极强的生命力和百姓的参与度。队伍中,往往30岁以下的年轻人占一半,有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学生、外出务工者等人群,他们利用短暂的过年休息时间参与进来,在这项民俗活动中感受年味。即使风雪天气,也抵挡不了他们跳秧歌、赏秧歌的热情。

今年年初,市文化和旅游局已成立鼓子秧歌调研组,主要针对鼓子秧歌进行系统摸排。截至目前,已经先后四次前往惠民县石庙镇开展实地调研,对鼓子秧歌的历史、现状、角色行当等进行充分挖掘,获得第一手资料。

新闻推荐

康家堡大棚里体验别样“年味”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康曌“从2018年8月份开始,我就一直在大棚里忙碌。”2月4日,农历大年三十,惠民县辛店镇辛骆村村民付英华...

惠民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惠民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