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农业发展转型升级 农业产出高效优质——访市农业局局长吕迎春

滨州日报 2017-02-06 00:00 大字
本报记者 孙文杰 本报通讯员 高立逸

记者:近5年来,农业部门的工作理念和发展措施有哪些重要改变?

吕迎春:2012年以来,全市农业系统扎实做好“三农”服务工作,在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方面实现了新突破,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

面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市农口部门深入分析滨州市农业发展方式粗放,农业组织化、规模化程度较低,农业生产结构亟需调整优化,农民增收面临严峻挑战等问题和短板,立足资源优势,理清思路,开拓创新,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重点推进了农业发展从五个方面转型升级。一是要素投入上由土地和劳动力向技术、管理投入转型,促进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均衡提升。二是在生产方式上由自然农业向设施装备农业转型,提升农业标准化、机械化、智能化、信息化水平。三是在经营形式上由个体分散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型,提升农业组织化、规模化、专业化水平。四是在生产导向上由数量增长向数量质量效益三者并重转型,提升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五是在农业功能上由单纯的生产功能向生产、生活、生态多功能转型,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记者:近年来,滨州市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科技创新推广工作上有哪些突破?

吕迎春:2012年以来,滨州市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稳步推进蔬菜产业,积极实施良好棉花项目,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

滨州市通过广泛推广小麦精播半精播、玉米“一增四改”等适用增产技术,在全省率先整建制开展粮食生产“十统一”社会化服务,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机械化、科技化、标准化水平,粮食生产获得连年丰收,玉米、小麦两季实现了单产吨粮,2016小麦总产189.9万吨,创历史新高;秋粮再获丰收,总产达224.3万吨。2016年滨州市累计播种蔬菜面积80万亩,其中设施蔬菜栽培面积22万亩;食用菌产量达到25万吨,生产大棚发展到10000多个,促进了农民增收。2015年开始,滨州市整建制实施良好棉花项目,国际良好棉花组织给滨州市支持资金76万欧元,涉及棉农6.5万户,提高了植棉效益,稳定了棉花面积。

近年来,滨州市着力提高农业自主创新能力,科技创新和推广实现新突破。2012年滨州市组织开展农科对接洽谈活动,推出356项农业科技成果,签约158个合作项目,大批项目进入实质性合作。全市50多个新品系参加了国家或省品种试验,棉花杂交新品种惠杂1号、玉米新品系HM101顺利通过山东省审定,冬性、半冬性“蓝矮败”小麦不育种质创制项目成果居全国领先地位;农兴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滨州泰裕麦业有限公司分别成立了“院士工作站”,在农作物育种研究方面与相关院士开展了广泛合作。2015年,滨州市率先在北方沿海开展海水稻引种试验研究开发,种植了“海稻86”30亩取得圆满成功。 

记者: “谁来种地,地怎么种”是发展现代农业亟需解决的问题,请介绍一下在这方面滨州市是如何开展工作的?

吕迎春:滨州市大力培育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以此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展示区、先行区和样板区,在引领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截至2016年底,滨州市已认定市级农业园区115家,滨城区、博兴县被认定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邹平县和沿黄示范区被认定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30个乡镇办被认定为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形成了国家、省、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梯次推进的良好格局。特别是沿黄生态高效现代农业示范区是全省惟一、全国为数不多的跨县区的现代农业示范区,自2011年立项建设以来,目前累计投资已超过60亿元,建成各类标准化基地115个,形成了粮食、棉花、蔬菜、林果、畜牧、水产等六大主导产业,初步搭建起了沿黄143公里区域内生态高效农业发展框架。

滨州市加快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新型职业农民等新型经营主体,立足多种经营主体和多种经营形式并存的格局,推进新型经营主体融合、多种经营方式互动,逐步构建起了现代农业经营体系。2016年全市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381家,比2011年增加153家, 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4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53家。全市农民合作社达到5358个,比2011年增加3971个,其中,国家级示范社15家、省级示范社89家,合作社成员数达到17.4万个,带动非成员农户29.7万户。家庭农场发展到753家,其中省级示范场5家,市级示范场52家。过去5年,滨州市每年培训农民15万人次以上,2014年全市全面铺开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共培育生产型、服务型、经营型职业农民6500人,认定1700多人。

记者: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备受社会关注,滨州市在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上重点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吕迎春:滨州市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突出“产出来”和“管出来”两手一起抓、两手都要硬的监管模式,通过深入开展农药质量及农药使用专项整治行动、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强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强力推进农产品质量认证等措施,近些年,全市农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没有发生质量安全事故,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位居全省前列。

目前,全市有7个县区承担实施了农业部县级农产品质检站建设项目,市级、沾化区、无棣县、邹平县的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已具备了检测50种以上农药的资质和能力;全市认定了55个共15万亩达到“五要”标准的蔬菜基地,“三品一标”认证数量达到412个;全市建设农药连锁或直营门店1544个,占全市经营门店的53%;90个农业乡镇(办事处)全部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机构,设立了5300名村级监管员信息员,构建起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横到边、纵到底”的“网格化”监管体系;惠民县和博兴县被列为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2016年,滨州市深入开展争创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和省级食品安全城市“双城同创”活动,农业部门加大工作力度,创建工作顺利推进。

新闻推荐

奏响交通大发展的凯歌 ——— 写在日照交通发展集团承建的潮石路、深圳路、济东高速等项目竣工通车之际

本报通讯员安茂胜厉亚楠庄新文王伟月日,日照交通发展集团承建的济东高速项目顺利竣工通车;月日,日照交通发展集团承建的潮石路拓宽改造工程主路面竣工通车;月日,日照交通发展集团承建的深圳路...

惠民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惠民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