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 ——阳信县水落坡镇洼里赵村党支部书记赵延民与第一书记郭加书的故事

鲁北晚报 2016-10-25 00:00 大字

■为办好村里的公益事业,党员干部带头捐款,广大村民闻风而动,积极筹资筹劳,场面令人感动。 ■你在地下一坐,我在路边一站,这就是村民大会。乡亲们高举的手,是对党支部的信任和对未来的美好期盼!

□晚报记者 崔吉本 刘 静 通讯员 李雅芹

今年4月的一天,水落坡镇洼里赵村部分乡亲结伴来到镇政府上访,党委书记张新国得到消息后,即刻把大家请到会议室。

“今天我算看明白了,他们俩为啥到村里来趟这个浑水,他们是真正的党员!”

“洼里赵能有眼下这光景,忒不容易了,到今天,俺还像做梦一样哩。”

“在十里八乡亲戚朋友中,俺总算把腰杆挺直了。俺们大伙来找你,不是来找麻烦,就一个请求:他们俩,谁也不能走!”

人们说的这两个人,一个是村党支部书记赵延民,一个是省委选派的第一书记郭加书。

张新国抱拳对乡亲们说:“他们俩没打算走,也走不了,请大家放心,放宽心!”

洼里赵村远近闻名。

这里十年九涝,百姓一筹莫展,因洼得名;人穷心散,村干部8年换了13任,百姓的心凉了,济南北京上访,因乱闻名。

今天,洼里赵变了。

>>>“要钱没钱,要官没官,什么都不图,他们到底为了啥?”

今年37岁的赵延民是地地道道的洼里赵人,1997年市工业学校毕业后,在镇党委办公室工作了三年多,还曾担任这个镇大郑办事处的主任,正是这段经历,让他看到被贫困困扰中的乡亲们的无奈。2001年10月,他停薪留职,开办了山东盘古民俗文化有限公司。

十几年过去,从周边县区的古家具收购,发展成全国各地收集民间文化藏品,从业人员从开始的几十个人到两万多人,涉及37个村庄,年交易额高达30亿元,成为山东省最大的古旧家具收购、加工、存储、销售集散地,古家具、仿古家具产品占据了北京、上海仿古家具市场的半壁江山,甚至销往欧美、韩日等国家,赢得“中国古典家具文化产业基地”、“山东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国古典家具之乡”、“中国明清家具、木雕、石刻集散基地”美誉。

化腐朽为神奇的赵延民大惑不解:因此而致富的乡亲越来越多,但洼里赵为什么几乎没有任何改变,还是省定贫困村,还是他童年时的模样?

“我还是名党员吗?奋斗十几年,我的初心是什么?生我养我的洼里赵父老乡亲们背后怎么看我?”没有写日记习惯的赵延民在一个经营手册上写下了粗粗的一行文字。

乱象丛生的洼里赵,引起县里的关注,县委书记马福祥对镇党委书记张新国说:“不让一个群众掉队,是我们的庄严承诺,再不解决好,无颜面对江东父老。”

谋事先谋人。

他们决定,先把赵延民请回来,然后向上级申请派驻第一书记。

2014年4月,2015年2月,赵延民与省委组织部选派的第一书记郭加书先后上任。

落后的根子在哪里?乡亲们的怨气在哪里?相比来自山东科技大学测绘学院副院长、党委副书记的郭加书来说,赵延民几乎了如指掌。不公平,不透明,不干事,是三大症结。他们从最棘手的难题开始,一笔一笔理清账目后,赵延民亲自丈量耕地,把涉及家家户户的小麦补贴逐户落实,临近麦收,又整修了7条生产路,接下来不能回避的,是已经14年没有交纳的水费。

赵延民没有想到,9月11日下午,一个通知下去,乡亲们竟然排起长队来到临时办公地点,仅仅用了三个小时,10.5万元,分文不少!

赵延民哭了,他握住大爷大娘的手,一遍又一遍说:“感谢您!感谢大家!”

“孩子,大伙给你脸了。几百双眼睛都在盯着你,三把火烧过,还得从这里下手。”一个老大爷说着,指了指自己的脑袋。

“信任无价。放心,我赵延民要是丢了咱洼里赵人的脸,就跪在乡亲们面前请罪。”

赵延民信心百倍,因为他知道,自己的身边还有第一书记郭加书。省里下派的领导干部,水平高不说,肯定会带来巨大的财力。

第一次全体党员会,第一次两委班子会,第一次村民代表会,郭加书重复着一句话:“第一,按照有关政策,我只带来10万元扶贫款。第二,我是名党员。”

热切期盼的目光从人们的脸上悄然散去。

郭加书对赵延民说:“乡亲们盼着我多带些钱来,这没有错,但用钱能解决的问题,就不是太大的问题。”

“那您说什么是大问题?”赵延民不解。

“人,是人的思想,人的观念,人的力量。不从根儿上解决好人的问题,我们会前功尽弃,会曲终人散。”

“老百姓最讲究实惠,要的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这也没错。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哪个重要?”

“都得兼顾吧。”

“很对。所以我佩服您,佩服你的无私付出,把自己的钱拿出来为老百姓办事,更佩服您对父老们的责任。您最初回来的时候首先想的是什么?应该是一个党员的使命。”

“您是教授,有大学问,我是个粗人,有您掌舵,我一百个放心。”赵延民说。

“论农村工作,您是老师,我是学生。咱们俩绑在一起,一个目标一条心,再大的困难也能够克服。”

两双手紧紧握在一起。

“咱村里要钱没钱,穷得叮当响,赵延民在村里又没有亲门近支,放着哗哗的钱不挣,奇了怪了!”

“人家郭书记是大学里的大官,放下清闲找累受,为了啥?真不明白。”

接下来一连串的事情,解开了人们心头的疑问。

>>>“上了项目,有了产业,仍然是输血,人才是造血根本。”

“互不服气,倒霉的是老百姓!”赵延民说。

“一团和气,吃亏的是众乡亲!”郭加书会心一笑说,“像幅春联啊,那再加上一个横批:同心协力。”

赵延民与郭加书在工作实践中有摩擦,有矛盾,甚至有“斗争”,正是摩擦、矛盾与“斗争”,使他们形成了高度的默契,高度的融合,高度的弥补。

这对分别生长于乡间和学府的搭档憋足了一口气:改变洼里赵的面貌,改变洼里赵乡亲的观念,让他们过上好日子,让班子会干事,党员能干事,群众想干事。

第一个项目落地,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规划工程,总投资750万元,全部由国家和省财政支付,不需要市县资金配套,这对改变洼里赵的面貌将起到决定性作用,项目至少需要5000亩耕地。

因为土地瘠薄低洼,638口人的洼里赵,到底有多少土地,连村民自己都没数。于是,36个村民代表分成6个小组,进行实地丈量,结果人均土地将近10亩。在规划建设时,对每家每户来说,占地并不均衡,这会不会再起矛盾?但是,因为村民自己举手表决,自己参与丈量,工作进展十分顺利,这让赵延民喜出望外。

郭加书抓住时机搭梯上楼,发挥学院的优势,借助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对土地整理工程进行全面勘察测绘,满负荷设计出了沟渠、桥涵、生产路、变电站等基础设施,不但确保了项目进展,而且高效、专业,尤其更符合洼里赵长远发展的实际。

有一个基本的测算:项目将使洼里赵村5328亩耕地亩均增收200元,路网配备整齐,沟渠排灌通畅,终结了十年九涝的历史。

郭加书马不停蹄,再次争得山东科技大学的支持,新上环保科技企业,充分利用大量庄稼秸秆,生产生物智能块,产品由科技大学的企业全部回收。年生产能力,可吞吐3万亩耕地的秸秆,每亩增加收入150元,洼里赵效益无忧,周边村庄也大获其益。郭加书与赵延民看到建起的厂房再生一计:最大限度利用好上级的扶贫政策,在房顶新上光伏发电项目,每年再增集体收入4.5万元。

郭加书“身价倍增”,赵延民“当仁不让”,这位依靠古旧家具收购、加工、存储、销售实现致富梦想的老板,再次萌生了“借古生金”的雄心与憧憬:建设古村记忆一条街。他把自己的想法与郭加书一说,立即碰出火花。今年7月,他们接连到寿光、博山、狮子刘以及惠民县的魏集等地考察,立足吃、住、玩、购、赏,借每年来水落坡选购的20万人次的人流资源,借势激活小小古村。目前,古村建设已具雏形。

村两委班子、全体党员被创业的氛围感染,在今年5月开始的村幸福院建设,以及环村路建设等工地大显身手。15名党员,人人各挡一面。村前路由村委成员段花萍负责,村后路由支部委员闫新花掌管,村委委员赵金芳负责排水沟开挖衬砌,他们各带一名村民代表,遇事现场协商,当场拍板解决。曾负责千亿斤粮食土地迁占的赵书增感慨万千:“要在过去,这个活我想想都怵头,沾到谁家的地边,保准给你出一大堆难题,那要是碍到了谁家的利益,还不砸了俺家的锅碗瓢盆。”

“俺俩跟着大学生们勘察测量土地,长了大见识,这在过去哪里敢想。现在,村里人们看俺们的眼神都变了!”一个是支部委员、一个村委委员的闫新花和段花萍说。上了项目,有了产业,仍然是输血,造血还得靠乡亲们自己。最让赵延民放心不下的全村17个贫困户的27名父老乡亲,因此全部脱贫。

赵延民茅塞顿开,看到自己的搭档们一个个信心满满,深有感触地说:“郭书记的谋略我今天终于明白了,一百零八阵,阵阵不离穆桂英,是光荣,也是失败。咱们要的是拧成一股绳,人人想干,人人能干。”

这便出现了开头的那一幕。今年74岁的张胜兰大娘说:“村干部们像换了个人,乡亲们也都来了精气神,不是我拣好听的说,摆在那里呢。前几天,在滨城的妹妹说要过来看看俺,我说到村口接她,村子变了,怕她找不到家门。”

洼里赵,一派生机。

>>>“路灯亮了,乡亲的心亮了,沟渠通了,大家的心灵也通了。”

把百姓最盼望办的事情办好,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好,把人心凝聚好。

按照这个思路,赵延民与郭加书携手分头工作。郭加书的想法,还是要走访,通过走访把情况吃透,把矛盾看透,然后将村里的各个组织建立起来。于是,接连20多天,一个会议接一个会议。赵延民沉不住气了,“咱不能光干这些虚啦八唧的事情,好多正经事摆在那里!要不,您负责开会。”

“村里的事,最终要靠村民一起干,思想不统一不行。”郭加书坚持自己的观点。

2015年5月的一天,他们决定开会选举村民代表。结果,当晚一些群众话不投机,言出不逊,当场动手打起来,没给郭加书一点面子。

赵延民觉得郭加书受了很大委屈,自己亲自登门代表乡亲们道歉。郭加书却说:“没事,这怨不得群众,是我们的工作不到家。再说,矛盾暴露得越早越好。”

赵延民似有顿悟,但接下来的事情,让他设身处地感受到摸清人们思想脉络的重要性。2015年4月,村里修建健身广场,四周建起排水沟,然后用砖石衬砌。村里没钱,赵延民照旧自掏腰包。结果,建成后的当天夜里,衬砌的排水沟被人捣毁,一片狼藉。

赵延民百思不得其解,好事为什么办不好?甚至产生了撂挑子的念头。

郭加书来到赵延民公司的办公室,整整两天,两人闭门谢客,彼此深刻反思。赵延民意识到,凝聚起人心远比修一个广场更重要;郭加书感到,眼前的利益和实惠,在一定阶段必不可少。

于是,在尽力争取上级支持的同时,赵延民再掏腰包数十万,全面整修街道,安装了69盏路灯;田间的11座生产桥重修一新,25条田间沟渠全部疏通;毁坏的村健身广场整修一新。曾身为民企大老板的赵延民、身为大学教授的郭加书,在大街小巷,在田间地头,俩人一身泥巴一身汗,晒得黑不溜秋,树荫下办公,地头上开会。

趁热打铁,在热火朝天的工程进行中,他们依然接连开会,支部会、党员会,把村民议事会、妇委会、团支部、红白理事会、调解委员会、理财小组一一建立起来,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干,凡事党员带头。红白理事会建立不久,党员赵成彬的父亲去世,按照村里的新规矩,由红白理事会操办,只花了2500元,而在过去,至少要花费1.5万元。

“几十年几辈子的老规矩总算正过来了。谁都懂的厚养薄葬的道理,但谁也不敢冒这个头,怕落个不孝的名声。这回好了,党支部办了个大好事。”村民赵宝歧感慨地说。

路灯亮了,乡亲的心亮了,沟渠通了,大家的心灵也通了。

第二次开会选举村民代表,一顺百顺。

2015年10月27日上午,赵延民郭加书商量召开村民大会,决定启动四项工程。一个是按照扶贫计划,有两公里的路要修,但要由村民出义务工,先把路基路型整理出来。再是扶贫项目申请,抓紧上报。三是千亿斤粮食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要占到一些村民的地边沟坡,恳请乡亲们配合。四是发动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以及村民社会捐款。

会场就在村头。人们三三两两赶来,汇集了300多人,每家每户能来的都来了。赵延民将四项工程一一讲述,请大家民主决策。结果,宣布一项,一片掌声,均以举手的方式表决通过。

已经70岁身患脑血栓的老支书赵洪训激动地说:“三十多年没见这场面了,不容易!”

郭加书在自己的微信上写道:“这是一个特别值得纪念的日子,你地上一坐,我路边一站,这就是村民大会。人民群众为之奋斗的东西——民主,在我们村实现了!他们高举的手,是对我们的信任,是对未来的期盼!”

新闻推荐

小偷集市上频伸黑手 屡次作案终露马脚

掩耳盗铃近日,阳信县发生多起钱包被盗案件,被盗情况如出一辙。经过不懈努力,阳信县公安局刑警大队成功抓获涉嫌扒窃犯罪嫌疑人崔某,破获了系列扒窃案。7月14日中午,家住阳信县城的李女士骑着电动车外...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