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诚勤慎”李阁老
李之芳(1622年—1694年),字邺园,山东武定(今惠民县)人。曾任清朝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兵部尚书、吏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等职,对顺治、康熙两代皇帝“忠诚勤慎”。他为人清廉公正,嫉恶如仇, 虽是文官却深通韬略,一生无论为官还是为将,都心系天下,功在社稷。
李之芳少时就塾,聪颖好学。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二十一岁时中举人;顺治四年(1647年)进士及第,授浙江金华推官、刑部主事、广西道御史。顺治十七年(1660年),李之芳出任山西巡按。他向顺治皇帝上书请求减轻农民负担,革除随意向百姓摊派钱粮的陋规,使不少贪官解绶,势豪屏息。
康熙五年(1666年),李之芳巡视浙江盐政,剔除积弊,革尽陋规,安商恤贫,清蠹锄奸,做了许多为当地民众称道的好事。康熙十二年(1673年),被康熙帝任命为兵部侍郎,总督浙江军务。六月,李之芳以兵部侍郎身份离京去杭州“总督浙江军务”,参与平定了降清后又率兵独立的耿精忠之乱。在这以前,根据蛛丝马迹,李之芳已预见到吴三桂、耿精忠等人会反叛,曾向康熙皇帝密陈《封疆关系非轻》一疏,提请康熙注意各藩王的动态。果不出李之芳所料,就在他以兵部侍郎身份,离京到杭州赴任时,平西王吴三桂于十一月在云南起兵反清。第二年春天,耿精忠也在福建起兵,向浙江进犯,台湾的郑经与之相配合,不断骚扰浙江沿海。康熙十三年(1674年)五月,李之芳和新派来的都统赖塔,进驻浙江南部的衢州。在衢州及其以南的仙霞关一带与耿精忠叛军进行了多次激烈的交锋,屡败耿兵。康熙十四年(1675年)八月,李之芳又与康熙派来的康亲王杰书在衢州会师,力量大增。
李之芳生于孙子故里,虽不熟骑射,但精通兵法,善于谋攻。《清史稿》评价他“练世故,沈几善谋”。在战争的关键时刻,康亲王、赖塔听从了他的谋划,均取得了辉煌的战绩。康熙十五年,根据李之芳的意见,康亲王率一支军队攻入福建,大败叛军,耿精忠自缚投降,被押到北京斩首示众。康熙十六年,耿精忠余部林尔瞻拥兵数万,仍负隅顽抗。李之芳审时度势,不顾个人安危,仅带数十骑深入虎穴,劝降成功。在与耿精忠叛军激战的同时,李之芳还分兵与郑经作战,多次打退郑经的海上入侵,为巩固满清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李之芳在衢州八九年间,所历大小一百四十余战,所向披靡。三藩中,福建的耿精忠最早被平定,李之芳功不可没。
康熙二十年(1681年)八月,李之芳班师回杭州,官阶到了“正一品加三级”。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8月,李之芳应诏回京,因其出师年逾五十,转战十年,还朝须发皆白,公卿士大夫莫不相顾叹息,康熙皇帝亦为之动容。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十一月,李之芳晋升为兵部尚书。李之芳根据自己在平定三藩过程中的对江浙、福建地形的熟悉和与郑经作战的经验,积极向康熙皇帝建议攻打台湾,康熙采纳。在充分准备后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五月命施琅攻台湾,八月台湾平。李之芳身为兵部尚书此间呕心沥血协助康熙运筹帷幄,决战台海,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李之芳官拜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入阁办事”,被尊为“阁老”,成为当事汉族中职位最高的官员,可以说是荣极一时。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御史郭琇揣摩康熙的心思,上疏弹劾大学士勒德洪、明珠和余国柱,诬李之芳与他们结党营私,对皇帝不忠。康熙也担心李之芳功高望重,不好驾驭,罢免李之芳的御史职位,便借此机会让他“休致”(即因年老离职回家)了。这年,67岁的李之芳回到祖籍武定州。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李之芳在家中去逝,享年73岁。康熙皇帝闻之,给予祭葬,赠谥号“文襄”,并于三年后,赐坟地现在的惠民城东高官村和袁侯村之间祭葬(意为头枕高官,脚蹬袁侯)且立碑彰显其丰功伟绩。
(记者 邱芹 整理)
新闻推荐
2016年9月份,受理群众来电6220个,涉及群众诉求5069件。按来电性质分类,咨询类53%,求助类35%,投诉类12%。各县(区)、市直各单位及时做好承办工作,处理了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1.协调处理三农方面的问题。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