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统筹推进协调发展 城市乡村美美与共

滨州日报 2016-09-12 00:00 大字

本报记者 任斐 本报通讯员 屈文娟

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关键在于坚持推进新型城镇化。近年来,滨州市新型城镇化工作始终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坚持城乡统筹、城乡一体,积极推进各项工作,让城市设施更加完善、乡村生活更有尊严,新型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十二五”末,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4.62%,较2010年提高8.9个百分点;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市中心城区承载力明显提升,县域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十二五”期间全市在建及建成农村新型社区277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实施更带来农村环境面貌的彻底改变。

市中心城区及县(区)建设提升城市功能,让城市更加完善

2014年11月28日,沾化区正式挂牌成立,全市城区面积达到3259平方公里,更标志着滨州市城乡一体化发展开启了新的篇章。沾化区的成立既有利于滨州市城区在更大范围内整合优化资源、增强城市功能,结束了滨州市城区沿海不靠海的局面,也使沾化充分享受了城区资金、人才、技术、民生等方面的优化政策,对全市统筹城乡一体发展发挥积极的推进作用。

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滨州市切实发挥市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能力,以“四环五海·生态滨州”为框架,按照“东优、西延、南跨、北拓”的规划建设思路,构建大空间、大水面、大绿地的生态特色,不断拓展城市空间,积极推进重大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提升城市水系、景观、绿带、路网、管网建设层次,为城市建设和发展提供良好载体和坚实平台。

截至2015年底,滨州市中心城区(滨城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6.86%,高于全市12.24个百分点;人均城市道路面积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22平方米和18.87平方米,城市供水、燃气普及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100%,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4%,集中供热面积达到1686万平方米,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75%以上;打造了秦皇河公园、市文化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市中心城区水系、景观、绿带、路网、管网等设施的建设在提升城市功能,让城市更加完善的同时,更为城市拉开了经济发展的大框架,搭建起项目安置的大载体,构筑起跨越发展的大平台。

在提升市中心城区承载力和人居环境的同时,滨州市还加大县(区)建设力度,充分发挥县城在城镇化发展中承上启下的节点效应。其中,邹平县全面推动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引领全市县域发展;北海经济开发区充分发挥临港优势,加快建成临港产业聚集区、山东省重要沿海经济增长带;沾化区、惠民县、阳信县、无棣县、博兴县依托区位交通、自然资源、文化传统等条件,加快县(区)发展。同时,各县(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打造了无棣县古城文化旅游区、博兴县麻大湖湿地公园、沾化区徒骇河综合治理工程、惠民县闫北路南延道路综合建设工程、邹平县集中供热工程等一批亮点工程。截至2015年底,全市县域(包括五个县及沾化区、北海经济开发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1.91%,集聚了77.77%的城镇人口,县域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

农村新型社区带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居住条件 

2014年4月,博兴县吕艺镇寨韩村村民韩家耕和其他3000余名农民一起搬进了旧村改造、合村并居后新建的博华佳苑社区,如今他对自己的居住条件十分满意。“我们也和城里人一样住楼房了,不仅居住条件改善了,生活质量也提高了。”韩家耕告诉记者,他居住的社区内水、电、路、气、讯等各项配套设施建设齐全,而且还配套建设了老年公寓和幼儿园,居住条件不比城里差。按照“政府引导、企业投资、群众参与、合作共赢”的发展模式,博兴县吕艺镇积极与京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实施战略合作,计划对全镇41个村、4.6万人实施整建制合村并居,实现全域城镇化。目前吕艺镇6个试点村已经顺利实现整村搬迁和拆除,群众住进了博华佳苑社区、益仁花园社区这样的农村新型社区,受益群众达2200余户。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坚持新型城镇化,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而是更加着眼农民,涵盖农村,注重城乡统筹。滨州市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就紧抓城乡统筹,在推进市中心城区及县(区)建设的同时,积极稳妥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着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在具体的工作中,滨州市按照“群众自愿、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稳妥推进”的原则,以城中村、城边村、乡镇驻地村、增减挂钩村、大企业发展需改造村和经济富裕村为重点,积极稳妥引导农民适当集中居住,建设农村新型社区,统筹安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及周边环境建设,加快推进农村新型社区纳入城镇化管理工作步伐。 (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

“十二五”期间,全市在建及建成农村新型社区277个,其中已建成并入驻的农村新型社区217个,占社区总数的78.3%。在已建成的社区中,共合并行政村359个,入住人口34.2万人。博兴县吕艺镇益仁花园社区、惠民县皂户李镇锦绣绿城社区、沾化区冯家镇付家社区和邹平县韩店镇西王社区入选山东省“农村新型示范社区”。

滨州市积极开展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扩大社会公共服务覆盖面,将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的居住条件、生活环境和公共服务水平,更能加速改变城乡二元结构,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而居住方式的改变也会深刻影响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缩小城乡环境差距,让乡村生活更有尊严

农村环境问题,是事关广大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大问题,也是一个地方发展质量、文明程度、管理水平的直观体现。为彻底解决农村环境卫生脏、乱、差的问题,滨州市下大力气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最大限度缩小城乡生活环境差距,让乡村更有尊严。

自2011年起,滨州市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率先在市城区四环之内试点推开,并于2012年全面铺开,在全市探索建立“户集、村收、镇运、县(市)处理”的城乡垃圾收运处理体系。2013年,滨州市又以村庄硬化、净化、美化为重点,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全力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

值得一提的是,在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中,滨州市坚持保证让最困难、最需要的那部分群众受益。2014年,市委、市政府将全市建国以来从未修过公路的69个最困难的村列为重点整治对象,要求采取领导帮、部门扶、派驻“第一书记”等办法,整合资源,集中力量,打好“组合拳”。最终,全市这69个最困难的村全部圆满完成了“三化”整治。

平整的村居大路和3条胡同里干干净净,村民门前整洁亮堂不见柴草堆积,村容环境整洁有序,绿化树木郁郁葱葱……这是博兴县庞家镇兴张村的村居环境,也是如今滨州市农村面貌的一个缩影。

“咱们村的环境卫生,不比城里差!”说这话的是兴张村党支部书记贾道海。贾道海告诉记者,自从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后,一提起村里现在的环境,每一位兴张村的村民都有着这样的自信。“现在我们村里的道路硬化了,环境变美了,村里也有了专门的垃圾箱和保洁人员,每天都有人打扫村居环境卫生。”贾道海说,更可贵的是,现在村里的环境变好了,村民走在街上也觉得舒服,感觉到环境卫生变好对自己生活的重要,都自觉不乱扔垃圾不破坏卫生,养成了维护村居环境的好习惯。

自2013年开始,滨州市累计投入80亿元,完成4505个村庄、1.5万公里的农村道路“三通”任务,净化村庄5240个,美化村庄4973个,城乡环卫一体化实现全覆盖。农村环境的整治,不仅为农村面貌带来了彻底的改变,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条件,更带来了农民生活习惯的改变,让农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新闻推荐

魏集古村落之夜

今年的十·一黄金周,在滨州旅游版图上,有这样一颗耀眼的明珠,在历史人文厚重的惠民县魏集镇,绽放光彩,璀璨夺目,它就是魏集古村落旅游风景区。十一黄金周七天,景区累计接待游客近50万人次。魏集古村落最...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