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日前,记者采访了滨州多家民营医院院长,探究民营医院发展历程 “小综合大专科”特色鲜明 人才紧缺是发展瓶颈

滨州日报 2016-05-12 13:52 大字

本报记者 张猛猛

前段时间,魏则西事件将民营医院推到了风口浪尖,使民营医院的形象受到沉重的打击。那么,民营医院应当如何面对困局,在医疗市场中如何立足,未来又需怎样规划呢?回顾滨州本地民营医院的发展历程,或许能为我们解开一些疑惑。

日前,记者采访了市民营医院协会会长、滨州利世骨伤医院院长李建文,市民营医院协会秘书长、滨州百世儿童医院院长白路风,广兴妇产医院副院长李国强,鲁滨妇产医院副院长杨洪祥及沪滨爱尔眼科医院副院长王玉刚,请他们谈谈滨州本地民营医院的发展历程及见解。

滨州首家民营医院创建于1997年,现在已发展到近80家 

李建文介绍,现在滨州地区民营医院有近80家。本地民营医院发展与国家政策调整息息相关,相较其他省市,滨州的民营医院产生较晚,大规模兴起是在2003年以后,2012年后步入快速发展期。

滨州第一家民营医院诞生于1997年,是由李建文创立的“惠民县骨伤病医院”。2000年,“惠民县骨伤病医院”改称“利世医院”,2003年迁到滨州市区,而当时滨州市区的民营医院仅有济生医院、沪滨眼科、滨州联合肛肠医院3家民营医院。

2012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受政策鼓励,滨州市民营医院进入快速发展期。截至目前,全市有50多家本地民营医院,全滨城区有30多家民营医院,市管二级以上民营医院已经达到了24家。

滨州本地民营医院发展过程类似,普遍具有“小综合大专科”特点

4月22日,全市30家民营医院抱团成立非营利性社会组织,也就是市民营医院协会。分析这30家民营医院,你会发现它们具有共同的特点:专科集中于妇产、骨科、眼科、儿科等,都是本地医院,多是由诊所一步步发展而来,院长大部分都曾就职于公立医院,都是专业医疗人才出身。

正是由于本地医院发展历程上的相似,它们存在一个共同的特点——“小综合,大专科”,即大部分民营医院都是靠院长一力支撑而起,院长精通的专业是这个医院的支柱型专业,哪怕是刚刚成立的小型、综合型医院,也是这种情况。利世骨伤医院、百世儿童医院、广兴妇产医院、鲁滨妇产医院及沪滨爱尔眼科医院等滨州本土知名医院都是二级专科医院,更多的小民营医院在向这个方向前进。

“小综合大专科”的模式,使得民营医院通常在某个专业达到乃至超越了公立医院同类科室的医疗水平,比如华海白癜风医院、沪滨爱尔眼科医院等都是此类医院的典型代表。

王玉刚说,就滨州本地的民营医院而言,院长们都是用一生来经营医院,“医院是自己的产业,大家都会像爱惜羽毛一样爱惜自己的名声”。

民营医院当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人才短缺

就民营医院院长们来说,当前民营医院尚不是“百花齐放”的阶段,仍旧有很多问题需要去解决。从资金方面讲,民营医院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需要资金注入去建设新病房楼和购置设备,资金何处来是个问题。

而相比资金问题,对于民营医院来说,最重要的问题其实是医疗人才的短缺。目前,滨州地区执业医师有4000人左右,面对年年增长的就医需求,民营医院在聘用医疗人才时往往出现极端的“哑铃”型人才结构,即“两头”占比太重,或者返聘年龄大的,或者聘用刚毕业的医学生,中坚力量明显不足。同时,由于民营医院在待遇、晋升、职称等问题上比不过公立医院,往往出现悉心培养的人才大量外流现象。鲁滨妇产医院副院长杨洪祥说,去年该院就有3位有经验的助产大夫被其他医院挖走。

此外,诸如医院的社会地位差距、民营医院医保定点政策、社会偏见等问题,都是制约民营医院发展的重要因素。众多的限制性规定,往往造成民营医院因考虑成本,舍弃许多可以广泛开展的技术,制约了医院发展。

正是因为面对诸多困境,民营医院时刻关注国家政策的转变和实施。当前,国家出台了允许医师多点执业的政策,他们觉得这是一个利好消息,可以解决专业医疗人才缺少的瓶颈。

“市场净化了,我们才好干,不然谁的日子都不好过。”这是本土民营医院院长们共同的心声。李建文表示,成立民营医院协会的初衷,就是希望对本地医院的行业管理进行规范,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和整体声誉。同时,也呼吁广大市民能够正视民营医院,他们将会用良好的服务回馈本土乡亲。

新闻推荐

惠民县法院设立家事审判庭化解婚姻纠纷家事纠纷服判息诉率达99.6%

...

惠民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惠民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