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市农业局党委书记、局长吕迎春与网友在线交流 滨州农产品加工企业上市数量全省第一

滨州日报 2016-05-13 13:52 大字

本报记者 丁春贵 本报通讯员 王玮

5月12日,市农业局党委书记、局长吕迎春就滨州市农业农村工作与网友在线交流。 

今年全市小麦播种面积稳中有增达386.9万亩

从2002年—2015年,滨州市粮食生产已实现十四连丰。2015年全市粮食总产再创历史新高,达到310.35万吨,比上年增长1.52%。今年全市小麦播种面积稳中有增,达到了386.9万亩,为历史最高值。目前全市小麦长势较好,如果中后期不出现大的自然灾害,夏粮丰收在望。 

从去年开始,滨州市惠农政策有所调整,将原来的小麦直补、农资综合补贴以及良种补贴,合并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补贴资金用于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和支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小麦“一喷三防”补贴、农业保险补贴继续实施。一是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补贴对象是全市种粮(小麦)农民,以小麦种植面积为依据发放,每亩125元。二是支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主要是支持全市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适度规模经营中的“融资难”、“贷款贵”问题;支持各县区农业部门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实施小麦良种统一供种;支持种粮大户和种植粮食家庭农场进行粮食生产,经营土地面积50亩以上、200亩以下的,每亩按照60元标准进行补贴,200亩及以上的,每户限额补贴1.2万元。三是小麦“一喷三防”补贴。补助对象为全市自愿实施小麦“一喷三防”技术措施的农户和开展喷防作业服务的社会化组织。补助方式采取物化补助的方式,补助标准为每亩5元。四是农业保险。滨州市现在已经开展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和棉花。具体标准是:小麦保费每亩15元,保险金额每亩375元;玉米保费每亩15元,保险金额每亩350元;棉花保费每亩30元,保险金额每亩500元。这三种保险由中央、省、市、县补贴80%,农户承担20%。补贴后农户需交保费:小麦、玉米每亩3元,棉花每亩6元。 

5年内将滨州市建成对接“京津冀”优质蔬菜生产基地

近年来,滨州市蔬菜产业发展较快,逐步形成了以惠民县西瓜,博兴县番茄、彩椒、芹菜,邹平县山药为区域特色,其他县区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

截至3月份,滨州市今年蔬菜播种面积达21.3万亩,产量达45万吨,市场上蔬菜供应充足。据统计,目前全市瓜菜专业合作社已达494个,蔬菜园区占地面积1000亩以上的达到25个,设施面积500亩以上的园区有9个。除满足本地市场外,滨州市积极开展对接“京津冀”工作,促成了大河之州农业公司等11家企业、20多个生产基地与北京首农集团等30多家单位对接合作,使滨州市优质农产品成功打入北京市场。4月30日,全市农产品流通协会正式成立,对于整合全市农业资源,增强滨州农产品竞争力,积极开拓“京津冀”、上海等市场,将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下一步,将重点在黄河沿岸发展优质蔬菜基地,打响“滨州黄河边,绿色农产品”品牌,力争用3—5年的时间,将滨州市建成对接“京津冀”的优质蔬菜生产基地。 

全市已有4家国家级、53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

截至4月底,全市已有4家国家级、53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分列全省第5位和第4位;规模以上(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425家,9家企业成功上市,列全省第1位。

目前,滨州市玉米年加工能力为390万吨,是全市玉米年产量的2.6倍;小麦年加工能力为212万吨,是全市小麦年产量的1.5倍;大豆年加工能力为310万吨,列全国前三位;年加工皮棉31万吨,是全市棉花年产量的3倍。

全市国家级一村一品村镇有5家,省级11家,促进了农户与农业龙头企业的有效对接。据统计,全市龙头企业职工总数达到13.1万人,固定职工人数8万人,订单带动农户73万户,解决农村就业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新闻推荐

黄河滩里摆大席吃鲤鱼惠民古源恒昌度假村开业了

...

惠民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惠民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