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为烈士寻亲系列之三——记者探访吕希元烈士家乡 好青年参军战场牺牲烈士证是他惟一遗物

鲁北晚报 2016-04-14 16:29 大字

■吕希增向记者讲述吕希元生前的故事

□晚报记者 温庆磊

实 习 生 于  昂 石雪婷 

在惠民县孙武街道省屯村一个普通农村家庭中,走出了一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他的名字叫吕希元。

吕希元出生于1926年4月。1948年10月,年仅22岁的吕希元响应国家号召,应征入伍,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在朝鲜战场上,他跟随孙子画将军屡屡出生入死。1952年6月,吕希元遭遇空袭,壮烈牺牲。

4月13日上午,记者来到惠民县孙武街道省屯村吕希元烈士的家乡,见到了他的弟弟吕希增,听他讲述了吕希元烈士生前的故事。

>>参军后便杳无音信 母亲抱憾而终

吕希元兄弟姊妹六人,他在家里排行老大,吕希增是最小的一个。在吕希元参军走的那一年,吕希增才刚刚一岁,在他的记忆中,大哥留给他的所有印象都是后来在家人和同村村民的描述中慢慢拼凑起来的。

“有人说我大哥的名字应该是吕希援,因为我俩合在一起就是‘增援\’嘛,可是他偏偏就写成银元的‘元\’了。我大哥要是能活到现在,今年也得89岁了。”吕希增说,大哥是一个非常老实的人,当时每个村子都在征兵,他为报效祖国自愿参军。父母对此非常支持,大哥走之前,母亲起早贪黑为他赶做了几双鞋子,送他上了前线。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吕希元所在的20军60师180团被调到朝鲜,后来,他遭遇到空袭,牺牲在了那里。

“原来家里还有几张我大哥的照片,小的时候我还见过,后来这些照片都被烧掉了。”吕希增对记者说,大哥生前有过几张照片,都是他在参军之前拍的。可是后来却因为一个让人悲痛的原因都被烧毁了。

“我的母亲因为接受不了大哥牺牲这个噩耗,一夜之间就精神失常了。自此以后,只要一看到大哥的照片,心里就难受,天天以泪洗面。天黑以后也不回家,就在田地里疯狂地呼喊大哥的名字,筋疲力尽之后才稍微停歇一会。直到去世,我母亲的病就没有好过。说起这些,吕希增眼中泛起了泪花。

>>烈士证是他惟一遗物 亲人盼其早日“回家”

吕希增说,大哥当兵后一次都没回家探过亲,“大哥牺牲后,只留下一本烈士证书和一枚勋章,后来勋章丢失了。”

吕希元参军时还年轻,并未结婚生子。牺牲后,兄弟姐妹为顾及母亲的感受,也就没人为他修建“衣冠冢”。

“参军之前他就是个普通的农民,平时就在家里种地。”同村的李宝云老人说道。在她的眼中,吕希元是一个非常实在的人,平时跟乡亲们相处也是和和气气的,从没跟人红过脸。他也是一个非常孝顺的人,平时帮父母做农活,因为是家中老大,照看弟弟妹妹的担子也落在他的肩上。

吕希增说,一直以来家里人都不知道大哥牺牲后被埋到了哪里,直到几天前他接到了一个外村人托人带话给自己,说是找到他大哥的下落了。吕希增说,这几十年最大的心愿就是想知道大哥究竟埋骨何方,他想把大哥的骨灰接回来,让他落叶归根。“我现在就想知道到底找没找到我大哥的骨灰,要是能找到的话,希望在我有生之年接他‘回家\’,这是我现在最想干的事情。”吕希增说。

新闻推荐

内蒙李氏后裔惠民祖籍寻亲

300年前,惠民李氏李之蓊之子定居内蒙克什克腾旗。300年后,李彬,李炳金、李永林、李炳银、李晓林、李海林,李欣朔、李元峰等李氏后裔三代一行8人,带着民国十九年出版的四本《惠民李氏族...

惠民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惠民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