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渤海雄邦凤凰城

鲁北晚报 2016-04-22 16:26 大字

■残存的城墙,见证了多少历史往事 ■昔日城墙成了耕耘的农田 ■清代滨州示意图 ■清代滨州城池图

《山东通志》记云:渤海故城在滨州东四十里,唐垂拱四年,分故湿沃县,置蒲台县和渤海县,天宝五年,以地碱卤,迁于李邱村,后周世宗于县置滨州,元至元二年,建今之旧城。1971年,县直机关迁东南2公里处新建,名新滨城。2001年,滨城镇和张集乡合并成立滨北镇。

地名小档案

滨  北

■晚报记者  孙洪师

通 讯 员  周  杰

“渤海之滨,黄河之州”,这是现代滨州的一句形象语,而在古代,这里更是被称为“禹奠山川之地”“始皇萦蒲系马之所”“九朝重镇”“渤海雄邦”。

时间如一泻千里的滔滔黄河奔驰而去,时光荏苒,在历史的长河中,滨州之名、之地更是几经变迁,其历史沿革复杂而多变。

在夏朝时期,这里是九州之一的兖州之地,在《尚书·禹贡篇》中记载“济河惟兖州”,而据市文联主席李象润论证,黄河上古为齐水,战国以后的文献称为济水,宋以后称大清河、盐河、朝阳河,1855年黄河夺大清河入海,形成现在的水道。

商朝属于东夷大国薄姑之地,薄姑国都城在今天的博兴境内,周朝时这里属于齐国封地。西汉时始设湿沃县,根据《中国历史地图集》的标注,治所在今天的滨北办事处以西,杨柳雪镇以北的地方。在其后的时间里,此地分属变化较多。

唐武则天掌权的垂拱四年,把蒲台县和厌次县分出一部分设立了渤海县。在市档案馆的馆藏史料中显示,渤海县的辖境就宛如今天的滨城、利津、沾化等地了。天宝年间,因为土地的盐碱,县治曾往西迁了四十里到李邱村。

五代后周显德三年,这里升为了滨州,统领渤海、蒲台两县,州治同在渤海县治。至于滨州名称的来历,据成书于北宋的《太平寰宇记》说,“盖其在渤海之滨故名”,也就是说因为靠近渤海而得名,这部书主要记述了宋朝的疆域版图,而其距离滨州命名的后周时代不远,故其解释应为准确。

期间,滨州的分属依然是多有变化,元忽必烈至元年间,于保保重新移建了渤海县城,城墙用土修筑,周围长九里。之后,尽管屡有修建,但城的主体基本延续到了以后,1913年,滨州改为了滨县,1958年,滨县并入惠民县,1961年,重新恢复了滨县建制,1969年,滨县县治迁到了北镇,1972年,滨县县机关迁往滨县老县城东南2公里的新滨城,这里共为政治治理中心七百多年,被誉为“渤海雄邦凤凰城”。

根据民间传说,八仙之一的韩湘子游玩之时,看好了滨州一带的风水,高兴地在这里吹箫,引得一对凤凰前来聆听,地面上留下了凤凰的图形,于是,城池便依照凤凰的影子建成了,滨县城的形状因此酷似一只腾飞的凤凰,有着“凤凰城”的美誉,从今天的滨北镇道路命名也可以看得出来,道名分别称为“凤凰路”“梧桐路”。

明清时代,这里文化灿烂,商贾云集,富甲一方,是鲁北地区重要的商业重镇,拥有着秦皇台、卧佛台、茅焦台等三台以及秦台晓雾、古井琉璃、榆林晚照、莲池月夜、渤海望潮、砂亭雨霁、清河横带、兔岭浮波等古八景。凤凰城历史上曾出过众多才子和朝廷官宦,如死谏秦始皇的茅焦、为尽孝不嫁人的蒲氏三姑、宋朝状元胡旦等。自明代起即是望族的杜氏家族,其家至清末,有进士12人,其家宅人称“杜府”,左都御史、工部尚书杜受田更是成为咸丰帝老师,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

1974年,城关公社更名为滨城公社,1982年3月,滨城公社改为了滨城镇,1982年8月2日,割出北镇(96村)组建了滨州市(县级),这是县级滨州市第一次成建制出现,1984年4月1日滨县废公社改称区,合并管区为乡。1985年12月,滨县撤区、调乡,改队建村民委员。1987年,撤消滨县并入滨州市(县级)。2001年,滨城镇和张集乡合并成立滨北镇,2005年3月改为滨北街道办事处。

2006年3月,这里成立了省级开发区——山东滨州工业园区。如今,这个充满传奇和辉煌的昔日重镇,在新的时代焕发了新的活力和冲劲,大踏步昂首前进。

新闻推荐

魅力校园多彩生活

5月4日,惠民县辛店镇教委“庆五一 迎五四”教工乒乓球赛在镇中心小学举行。全镇8个学区的24名教工参加了比赛。比赛设立男子单打和女子单打,采用分组单循环制。各参赛队员...

惠民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惠民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渤海雄邦凤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