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魏氏家族家风的莲花灯将亮相庙会
本报记者 刘清春 本报通讯员 张淼
风灯、水灯、鱼灯,滚灯、元宝灯、孙武莲花灯……2016年正月初一至十八,即将举办的惠民县春节主题庙会上,武定府衙景区承办的首届民俗灯会将展示独具鲁北特色的“莲花灯”。那么,它的“特色”在哪里?
这些“孙武莲花灯”,是由惠民县淄角镇土户王村艺人王相华制作的。但它可不是普通的民间手艺传承,它不像清河镇年画、苇子灯笼那样的饱满热烈、朴拙憨厚,而是富贵规整、古雅正统,甚至显现“一派贵气”。如果把它们挂在农家小院里,这些灯笼一个个袖手肃立,活像文静肃穆的私塾先生。那么在黄河边的庄稼地里,怎么会“生长”出这种严整秀丽的风格呢?
原来,孙武莲花灯此种形制,来自惠民县的魏氏庄园,源自官商一体的家族文化。自明代起,周氏家族就开始用高粱秆和纸张扎制灯笼,而其主要买家就是名震几百里的魏氏家族。对于魏氏庄园来说,孙武莲花灯不仅意味着“聚财气”、“聚人气”,同时还蕴含着“吉祥如意”之意。解放后,莲花灯走出地主庄园,从“大户灯”变成了老百姓共享的“喜庆灯”。据了解,我国各地莲花灯通常花瓣朝上,惟有惠民的孙武莲花灯花瓣朝下,因而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除了孙武莲花灯,这些风灯、水灯、鱼灯、元宝灯,共同的特征也是讲究在喜庆之外,要正派大气、齐整严肃。色彩简洁鲜明,花样少而精到,用红、黄、绿三色书写成的单色纸,让灯笼在深宅大院里保持一种纯净,像庄丁一样静静地肃立。因而说,王相华的祖辈在世代制作莲花灯的历史中,逐渐融入了魏氏家族正统古雅的家风。
这些花灯最小的直径10厘米,大一点的150厘米,甚至更大。风灯可以随风升空,水灯可以在水中行走,滚灯可以在地上来回翻滚,而灯里的蜡烛照常燃烧,丝毫不受影响。王相华的莲花灯多次参加各种民间艺术展,早在1993年就入选在山东省美术馆举办的“山东省民间美术展”,并一举成名,受到了众多美术家和民俗专家的关注。近些年,经常有专家来到王家居住的偏僻村庄,住到王相华家中进行深入考察,也经常有媒体记者到家里和展会上跟踪采访、报道。王相华的作品曾在北京热销,还曾远销到日本,趵突泉灯会和牟氏庄园都曾邀请他献艺,深受群众欢迎。
魏氏庄园的主人已经远去,留下的却不仅是一座城堡式的建筑群,挂在门梁上的莲花灯依然宁静端正。严格的地主家风让魏氏家族官运通达、生意兴隆,却也留下了孤女的长叹,奴仆的哭泣。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当年嫁入魏家的黑妞看见莲花灯,会不会思念家乡,唱起趵突泉边的老曲?
今天的莲花灯走出大宅门,即将走进欢腾的城市庙会。效果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新闻推荐
...
惠民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惠民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