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国明的农民情结
程国明在学习操控无人植保机为麦田打药。(摄于2013年4月)程国明在走访当地农村老人。(摄于2012年1月)程国明是惠民县桑落墅镇刘家店村农民,今年47岁。他是山东惠民龙凤面粉有限公司董事长,家产过亿,脚不沾泥,穿衣打扮及言谈举止,都不像是农民,他也早就不是普通意义上的中国农民了。可30多年一路走来,程国明想的和做的,都是为了农民。他说:“不管我挣了多少钱,我都是农民,我心里有着根深蒂固的农民情结。”
不种地,想让自己先富起来
程国明祖辈就是农民,因为家里穷,他小学三年级便辍学。分地到户那年,他12岁。帮着父母种了4年地,他有些灰心:粮食是够吃的,可没钱花。看看身边的父老乡亲,一样也是土里刨食,年年辛苦年年穷。想来想去,他觉得要想富起来,就不能种地。他决定闯出条路来,自己能挣到钱,乡亲们也会不再甘心守着苦日子。
1984年,16岁的程国明改行了,他蹬着辆破三轮车,走村串巷卖青菜。在农村卖青菜利润低,挣不了几个钱。在卖菜时,他发现越来越多的农民不再自家蒸馒头,而是买来吃。1989年,他开了个馒头房,晚上蒸馒头,白天到各个代销点送货,同时收购农户的小麦,送到面粉加工点,加工成面粉,以降低馒头成本。从农民那里收小麦,知道小麦的市场价;蒸馒头每天和面粉打交道,知道面粉的市场价,他看出了其中的利润。1995年,他不蒸馒头了,利用这些年挣来的以及向朋友借来的钱,开起了面粉厂。至此,他走上了挣大钱的路子。
程国明的面粉厂也是当地的“粮食银行”,当地的农民把小麦存进去,可以随时提取面粉或现金。程国明看中的是存和取之间的时间差,这个时间差存进来小麦,相当于他的流动资金。由这个流动资金,他想到了地:如果自己有地种,而且是大面积的,面粉厂就有了充足的流动资金和原料供应,而且供应的原料在质量安全上有保证。他又想到了种地。
“因为怕穷,我不种地了。其实,从我想干事的那天开始,就想种地。”程国明说,蹬着三轮车卖菜,从田间经过时,他渴望回到田间;在馒头房里揉面时,他想着种地的感觉;在全国各地推销面粉时,他觉得自己离种地的愿望越来越近了。
流转地,想让农民解脱出来
程国明说,挣了钱后又想去种地,最初的原因很单纯,那就是不想让曾经像他一样穷过的父老乡亲再受穷。当地农村人均不足2亩地,4口之家种粮一年,当时纯收入不过五六千元,很多农民年终算账一分钱存不下来,有些甚至过年买个肉还要借钱。程国明觉得,这些父老乡亲要想过上更好的日子,那就不再种地,外出打工,或者做点生意之类的。
程国明决定帮农民种地。他做这个决定时,政府正鼓励农民流转土地,以便让土地向种地大户手里集中。
2008年,程国明流转了农民120亩土地,流转费用是一亩地800元。当时当地一亩地的流转价格才200元钱。2009年,他又流转来2700亩土地,并对流转费用作了调整:一亩地一年800元钱,或者是700斤小麦,要钱还是要小麦,任农民选择。做出这次价格调整,程国明问过很多农民,当地一年种两季,分别是小麦和玉米,正常年景单季平均亩产不超过800斤,除去生产性资金投入,农民的种粮纯收益是种两季剩一季。当时小麦和玉米的价格都是每斤1元钱左右,也就是不算自家出工,一亩地种一年粮纯收入800来元。“800元钱流转一亩,意味着农民把地流转给我后,不用出一点力,也能拿到正常的种粮收入。”程国明说。考虑到以后粮食价格上涨等因素,他又定出了每亩700斤小麦的实物流转价格。
现在,程国明已经流转来1.5万亩土地。按当地4口之家耕种8亩土地的农户基本经营规模计算,这1.5万亩土地,是从7500个农民手中流转来的;一个农户原来的8亩地,要有一个人在家耕种,1.5万亩原来约需要1800个农民在田间劳作。这样算下来,程国明让1800个青壮年农民从土地上解脱出来。解脱出来的农民大多选择外出打工,一年有二三万元的打工收入。
怎么种,想为种地农民探条路
农民种地收益低,除了农产品价格因素外,还因为种的地太少,没有整体效益。所以程国明流转农民土地,提出两个条件。一个是规模。每块地必须成规模,小地块不要,每块地不能小于50亩。单个农户家的耕地没有这么大面积的,想流转就要和地邻商量,大家一起流转。再后来,愿意流转的农民多了,往往是村里出面,整村的耕地流转给程国明。一个是时间,第二轮承包期内剩下的时间,全部流转,只流转二三年的不要。
程国明流转来土地后,对土地统一进行深耕整理,让土地成方连片,以便于机械化操作。他购进了各种大型农业机械,甚至还有两架无人驾驶的农林植保直升机,让农业生产尽最大可能实现机械化。
刚开始种地时,程国明大量雇用当地农民,由公司管理人员带到田间干活,就像当年生产队时一样。农忙时节,地里有二三百人在干活。这种情况下,就会有人出工不出力。还有责任心问题,地里的庄稼不是自家的,雇来干活的有些农民便不很上心。
从2013年年初开始,程国明经过不断尝试改进,形成了现在的经营模式。
程国明把用来种粮的1万多亩地分成4大片,每片约2500亩,每片设一名队长、副队长,人选由程国明确定。每个大队下设5个小队,小队长由大队的队长、副队长确定。大队队长、副队长每月2000元的固定工资,小队长每月1200元的固定工资。大队根据农时安排各小队田间生产,小队长根据需要雇用农民并带领着进行具体田间劳作。雇工工资由程国明支付。
程国明定的生产承包责任目标是:小麦亩产800斤,玉米1000斤。超产部分,程国明拿50%,大队长、副队长拿20%,小队长拿30%。去年,固定工资加提成,大队长、副大队长年收入低的拿到五六万元,高的超过10万元。
程国明说,他大规模种地这些年,没赔过,少的年份一亩地有300来元的纯收入,多的时候1000多元。在支付了800元租金的情况下,还能有这样的纯效益,关键在于生产管理模式。经过这些年的实践,程国明觉得种地要想真正有好效益,必须有三个基本条件:规模不能太小;尽最大可能用机械;土地收益要与田间具体管理者的利益挂钩。“农民以后规模经营土地,可以借用我实践得来的经验。”程国明说。
蒸馒头,想让农民吃得安全放心
有了钱后,程国明首先想到的是镇敬老院的那些孤寡老人,逢年过节,他就为老人送去肉鱼面。“虽然社会发展了,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但还是有些农民日子过得很艰苦。穷日子难过。”程国明说,他想为这些人做点什么。
程国明首先想到的是农村老人。2011年年底,他找到桑落墅镇党委、政府,提出了春节前为全镇80岁以上老人送年礼。镇里很支持这一提议,组织人对全镇80岁以上的老人进行摸底、登记。2012年春节前,全镇530位8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都收到了程国明送来的一份年礼:一袋40斤装的面粉,一桶10斤装的大豆油。
越来越多的农民外出务工、经商后,留在农村的农民自己蒸馒头吃的更少了,他们选择买馒头。农村的馒头加工、销售点基本都建在农家庭院,卫生条件不好,馒头质量也难有保证。程国明想,他种着上万亩小麦,面粉加工厂日加工面粉2000吨,他的优质小麦生产出来的优质面粉,应该让当地农民享受到。
经过一年多的试点,2015年程国明建起了现代化的大型面食生产线,订做了100辆蒸送一体的馒头车,在农村设立馒头销售点。销售点统一装修、挂牌,销售人员统一进行体检、培训。馒头由订做的专用车送到各销售点,并规定了统一零销价格。现在,当地加盟的面食销售点已经发展到近50家,以馒头为主的面食日销量达到1万多斤。
程国明投资1000多万元新订购的全自动化面食生产线今年10月份投产,这个生产线一天就能生产27吨面食。“我的最近目标,是在附近150个村建起面食销售点。”达到这样的销售规模,就能为当地八九万农民提供高质量的安全面食。程国明的远期目标,是为50万农民蒸做以馒头为主的面食。
不种地,想为种地农民提供全方位服务
流转土地规模达到1.5万亩后,程国明的想法变了。“我流转土地再多,也有个规模限制。地还得让农民自己种。”
农民自己种地,也不再是十亩八亩,而是流转其他人的土地,形成百十亩的规模。经过这些年的种地实践,程国明知道,有了这样的规模,农民种地一样可以有不错的收入。“这就是政府正在积极倡导的家庭农场。”程国明说。
程国明在实践中也得出,以后种地靠人力不行,必须以机械为主。可从耕地、播种到收获,从打药、施肥到浇水,配齐这些机械的费用,绝不是个小数目。“不要说一般农民拿不出这些钱来,就是买来了,大多只在农忙时才用,其他时间都闲着。农民自己购买这些机械很不划算。”程国明说。
程国明的想法是,他配齐农业机械,招用专业技术人员,按分工和需要组建众多田间专业服务队。“这样,种地的农民可以啥也不管,甚至都不用到地里去。”程国明说。
实现这一想法,程国明首先做的是建粮仓,每个容积为5000吨。现在已经建起4个,明年秋收前20个全部建成投入使用。他同时建设的,还有大型烘干塔。程国明建粮仓和烘干塔,不仅是为了保证他生产出来的优质粮食,最终做出优质面食,端上农民餐桌,而且他还想到农业生产出现的新变化。
“农民现在种地,越省心越好。机械收获粮食后,农民还要拉回家晾晒,这让农民有些烦。”程国明说。很多农民现在不愿存粮,他们的想法是,收下粮食就在地头卖掉,拿着钱回家。可刚收获的粮食水分大,农村的粮食贩子等没有大的晾晒场,没人愿意收。
程国明建粮仓和烘干塔就是为了农业生产出现的这一新变化。他想在地头上收农民的粮食,农民想要钱,就在地头付现金;想要粮食,可以随时到粮仓提取。粮食收回来后,经烘干直接进粮仓。粮仓既为农民储粮,也可以保证他的面食生产有足够多的优质面粉。
“我这些年干的事儿,心里想的都是农民。我想让留下来的农民不管在生产还是在生活上,更舒心。这样,他们更愿留下来,农村也会因为这些留下来的农民发展更快。”程国明说。
新闻推荐
农村大众报惠民讯(通讯员赵秀峰王军)日前,惠民县以9.80分,全省第11名的优异成绩通过省民调中心的群众满意度测评,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文明县”荣誉称号。5年前,惠民县委县政府提出创...
惠民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惠民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