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剧场街:经历几多风雨 迎来涅槃重生

鲁北晚报 2015-07-16 17:20 大字

■改造之前的剧场街市场 ■睦邻街上正在实施路面和地下管道改造 ■轻工机械厂单身宿舍楼是剧场街市场内第一座楼房 ■剧场街市场内曾经的有名单位滨州经济干校 ■剧场街市场西门 ■上世纪80年代的剧场街市场 孙尊民 摄 ■剧场街改造后的效果图 ■剧场街市场改造后的平面图

一条街道串起一段历史,一座商场勾起些许回忆。居住在一座城市,我们每个人几乎每天都要与商场打交道,休闲、购物、散步……渐渐地,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剧场街、樊家巷、六街……对滨州人来说,这些名字和地点再熟悉亲切不过,在这里,总能找到属于我们自己的一段岁月。但就如同社会一样,市区各市场的发展也都经历了起、兴、殇等阶段,在方便市民的同时,伴随而生了诸如拥、堵、杂、乱等问题,市民中整治、改造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伴随着滨州市迎接卫生城市复审工作,市区各市场进入实质性改造阶段,本报特推出“老市场,新风貌”系列报道,为您讲述市区老市场的历史、发展及未来蓝图。今天推出第一篇:

滨州“老市场 新风貌”系列报道之一:

□晚报记者 张卫建  

说起剧场街,大多数滨州人都能说个一二:因为街头有座人民剧场而得名;因位置紧挨老地委、行署而兴盛一时;近年来由盛转衰,内部环境脏乱差……

这些,都是剧场街带给人们的直观印象,但要细问起哪条街才是真正的剧场街?剧场街兴起于什么时间?剧场街之前是什么样子?剧场街最兴盛时火到什么程度?估计很多人就说不出来了。  

上世纪五十年代兴起

原来叫做“戏园子”

源:

剧场街兴起于什么时间?这个问题估计很少有人能说清楚。以至于在工商部门编撰的《滨州市场志》中,市区大大小小的各个市场都有明确的建成时间,唯独“剧场街农贸市场”仅介绍了“位于渤海七、八路之间,剧场西侧,占地面积1000余平方米,日上市摊位300余个,主要经营蔬菜、肉食、禽蛋、粮食、水产等。”除此之外,再无其他信息。

关于剧场街的最早兴起时间,老人们最流行的一种说法是:开始于上世纪50年代,惠民地区地委、行署从惠民县迁至北镇后就有了。

现在人们口中的剧场街,指的是剧场街市场内一纵(南北向)两横(东西向)三条街道及周边区域。其实很多人并不知道,剧场街其实只是两条东西向街道中北面的那条,南面那条东西向的街道叫睦邻街,而北起黄河二路,南至黄河三路,纵贯市场南北的那条主街,无论在地图还是文件里,都叫做“商场街”。

今年68岁的李建峰老人自幼生活在剧场街附近,在他印象中,剧场街原来并没有名字,人们称附近区域为“戏园子”。“戏园子说的就是人民剧场,剧场西边有个澡堂子,那是当时北镇唯一的澡堂,最早的时候,除了这两座建筑,往西基本没有别的东西,大部分是一片空地。”李建峰说。

“戏园子”的称呼,一直保持到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原来只有两条街道

商场街曾是排水沟

起:

今年65岁的王新民是原滨州轻工机械厂的职工,从1962年至今,他一直工作生活在剧场街附近。

“我上世纪60年代刚到北镇时,剧场街市场并不是现在这种格局,只有剧场街和睦邻街两条街道,而商场街只是一条排水沟,沟北头是行署南门,沟南头是黄河二路。我们单位,就在沟南首东侧。”王新民说。

上世纪60、70年代,商场街两侧还没有如今这么多单位,更没有楼房等建筑,“以剧场街和商场街十字路口为界,街东自北往南单位分别有电影机械厂、百货公司和轻工机械厂。街西有糖酒站和滨县酒厂,酒厂后来整体转让给了纺织品站。这些单位都是平房,有的连院墙也没有,就像我们单位,外围只是用铁丝和栅栏圈了起来。”王新民说,“那时候,剧场街里的店面开始增多,杂货店、小百货店和刻字社都有了,但还是居民住户为主。”

“在那个年代,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不像现在这么丰富,去剧场看戏,看场电影就很不错了,至今我还清晰记得去剧场里看戏的几次经历。”王新民说。

从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剧场街市场内变化都不大,一直到商场街原址上的排水沟被改造成为街道。

“我印象中是在1978年左右,沟里排水不畅,加上老地委、行署地势很低,每到大雨天气经常会发生雨水倒灌,因此地区对排水沟进行了改造。原来的地上明渠被改为地下排水管道,原来的渠面成为街道,原来沟两边的单位又各让出两间房的位置用于街道拓宽。这样,就有了现在的商场街。”王新民说。

兴:

九八年起开始兴盛

逢年过节火爆异常

在商场街的北首和睦邻街的西首,分别矗立着一座题着“剧场街农贸市场”七个大字的牌坊式大门,其中商场街北首牌坊的建造日期为1990年10月,这也被很多人看作是剧场街市场的正式设立时间。

在剧场街周围,提到“海静理发馆”,几乎无人不知,人们也习惯称呼店老板为“海静”,而她的真名刘文燕却几乎没人知道。

1990年,刘文燕从老家来到当时的北镇闯荡,那年,剧场街市场正式成立。“当时市场里的店铺仍然不多,并集中在商场街北段,南段除了一家叫‘博山饭庄\’的菜馆、一家废品店外再没有商户。”刘文燕说,“1994年,我的理发店开业,这是商场街南段第一家门头。”

1995年,剧场街市场全面改造。改造后,剧场街市场内红火起来,剧场街和睦邻街每天都有早市,蔬菜、水果、肉食等一应俱全。1998年,剧场街西段被占用,剧场街成了半截路。部分早市被迁至商场街南段,再后来迁至了纺织品站院内,再后来早市迁到了六街市场,一直到现在。

剧场街市场最风光的时候出现在1998年到2001年之间,“那时剧场街里小吃、熟食、修理店、百货批发等一应俱全,每天市场里人都不断,尤其是赶上过年过节,市场里从早到晚人挤人,推着自行车在里面根本走不动。”刘文燕说。

进入21世纪,随着地委、行署搬迁至西区,各大型超市落户滨州,剧场街内繁华不再,生意也开始冷落下来。

“原来到这里买东西购物的多,现在买东西的少了,商家到外面配货送货的多了。”刘文燕说。

私搭乱建现象严重

改造呼声越来越高

殇:

这几年,走进剧场街市场,除了依稀可以感受到曾经的喧嚣、繁华外,建筑外观陈旧、配套设施落后、交通拥堵、乱搭乱建等问题,似乎更让人印象深刻,“该改造了!”不少居民和商家发出这样的呼声。

“其实原来市场里挺好的,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出现了占道经营,之后就成了常态。你占道一米,我就占一米半……再后来几乎到了路中间;占道还不算,很多商户从自身利益出发,在原来的街道上私自搭建了棚子,日积月累,道路越来越难走,市场越来越混乱。”一名商户说。

“这几年,市场里发生过几次火灾,消防车赶到了,但因为道路拥堵,就是死活进不来,没办法,只能在市场门口接水救援,导致损失惨重。按说经过几次这样的教训后一些占道经营和乱搭乱建的商家该接受教训了,但他们依然是我行我素。”另一名商户无奈说道。

因为市场建立时间早,内部管道、路面等设施老化、损毁严重,垃圾乱堆乱放现象也是时有发生。但因为产权单位过多等原因,大规模改造一直无法顺利实施。

“再不实施彻底改造,这个市场就真完了。”一名商户告诉记者。

全面改造正在进行

沧桑市场迎来春天

重生:

为进一步提升剧场街档次,优化购物环境,提高服务水平,滨州市对剧场街进行拆迁重建,老市场迎来春天。

13日上午,记者来到剧场街市场内,原来拥挤占道的商铺已全部拆除,工人们正在平整路面和进行其他改造。

为消除改造给周边居民带来的不便影响,剧场街市场所在的滨城区市中街道办事处在显眼位置张贴了给广大商户和周边居民的感谢信,赢得大家对改造工作的理解与支持。改造工作不仅受到商户的欢迎,周边的居民也十分欢迎,由于众多因素困扰,剧场街附近的轻工机械厂、百货大楼居民小区等小区暖气状况一直不佳,改造中,不仅会完善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还把暖气改造纳入其中,周边小区的居民将会真正享受到“暖冬”。

目前,剧场街市场已拆迁破旧房屋336间,转移业户430户,拆迁垃圾和生活垃圾已全部清理完毕。7月14日起,改造将全面开建经营设施和市场基础设施,建设遮阳棚及排水设施,安装防盗门、门头牌;铺设自来水管道及室内供排水管线,铺设市场内道路,整建排污管网,进行市场电路改造,建设城市二级公共厕所、垃圾压缩站等,预计将于8月初全部完成。

改造完成后的剧场街,将实现“划行归市、功能分区”,建成后,将分为水果区、熟食区、副食日用品区、粮油干果区、熟食餐饮区、蔬菜水产区等。整修东、北两入路口,在市场入口处设指示牌和分区牌等。还将组成农贸市场联合管理队伍,加强对重点农贸市场的服务与管理,同时协助市场业主管理好市场经营秩序、环境卫生、车辆停放、食品安全和守法经营等。

历经沧桑的剧场街市场,将重新焕发美丽容颜。

新闻推荐

“关爱留守/流动家庭中国行”大型公益活动迎来新阶段 北京专家将定期坐诊滨州百佳

□晚报记者 张卫建 通讯员 刘洪斌继“关爱留守/流动家庭中国行”大型公益活动启动仪式、滨州百佳妇产医院义诊、杨柳雪镇卫生院...

惠民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惠民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