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胡同利:37年坚守民间曲艺文化

大众日报 2015-03-06 01:38 大字

□本报记者王红军

本报通讯员赵秀峰王建祥

“‘书会\’前要联系省内外的民间艺人,其间要组织艺人参加擂台赛和送戏进村,此后还要整理书会的影像资料。”3月3日,正月十三,胡同利已经开始忙着安排来参加胡集书会的艺人们去村里演出。2012年,他已经从惠民县胡集镇文化站站长位置退休,但如今仍把整个身心扑在了书会上。

惠民县胡集书会历史悠久,享有中国曲艺“活化石”之美誉,但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呈日渐衰落之势。从事文化工作30多年来,胡同利见证了胡集书会的兴衰历程。尤其是2007年“群众听书、政府买单、送书进村”措施实施以后,他更是成为逐渐恢复生机的胡集书会的实际组织者。

让“胡集书会”走出胡集

出生在胡集镇胡集村,胡同利从小就受到胡集书会的熏陶。“小时候就喜欢看书会上艺人们的表演,这对我走上文化这条道路应该是有很大影响的。”胡同利说。

1978年,刚刚走上文化工作岗位的胡同利,就把普通的生活琐事演化成脍炙人口的段子。1979年,他主演的吕剧《跑旱船》,代表县里参加地区文艺汇演,以高分获得一等奖。1980年到1985年代表乡里参加县里文艺调演,他更是年年夺魁。但谁能想到,对曲艺如此热爱的胡同利,没接受过正规教育。胡同利说:“我只参加过40天艺术突击培训班的学习,可以说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产\’。我很感激生我养我的胡集这片富有文化底蕴的热土。”

正是对文化的执着与热情,引发了胡同利对家乡曲艺文化的深深思考。上世纪80年代,胡集书会已经初具规模,可比较零散无序,要想产生文化效应,成为文化名牌,还得依靠政府的引导、组织与管理。出于这种想法,胡同利努力寻找着门路。

1979年参加惠民地区文艺调演时,胡同利找到了向惠民地区(现滨州市)曲艺界名人王树桐介绍胡集书会发展情况的机会。王树桐被他绘声绘色的描绘吸引了,更被这小青年超前的文化意识所感动,拉着胡同利的手说:“明年正月十二我一定到书会看看”。

第二年的正月十二,王树桐与地区文联、惠民文化部门的负责人以及电视台记者一同来到书会现场,两天后书会实况录像首次在省电视台播放。从此,胡集书会声名远播,有了更广阔的发展前景,规模一年比一年宏大,胡同利也更加忙碌起来。

方便艺人说书群众听书

1981年正月十二的胡集书会,胡集村南的干沟里挤满了艺人与观众,十里八乡的群众蜂拥而至,里三层,外三层。但是,胡同利看了,心里却喜忧参半。

由于是露天演出,受天气条件限制大,遇上坏天气,胡集书会就会被冲掉。许多艺人赶场提前来到这里,因为没有固定的住处和演出场所,降低了热情。“必须为艺人解决场所难的问题。”作为文化部门的小干事,胡同利鼓起勇气,向当地党委政府提出建议:“修建一所曲艺厅,解决场所难的问题”。

1985年,胡集镇作出决定,捐款修建曲艺厅。喜出望外的胡同利踊跃争先,他先是动员家族成员捐款,后又跑到村里,下到户里,广泛发动群众。当年5月,我国著名评书艺术家刘兰芳率鞍山市曲艺团在曲艺厅奠基仪式上义演,全镇共筹到了45万元。1986年曲艺厅落成,时任全国文联副主席、全国曲协主席陶钝为曲艺厅题字,刘兰芳寄联一副“出人出书走正路,半农半艺为人民”。

随着书会规模的扩大,囿于一院一厅的缺陷也日益突出。胡同利再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们的书会还得搞广场演出,让全体群众都能享受曲艺的乐趣。”2007年,胡集书会在镇府主街道举办,书会再现当年盛况,出现了万头攒动的场面。

“政府买单”激发书会活力

2006年,胡集书会通过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认定,也成为了胡集镇乃至惠民县的一面文化金字招牌。但是,随着现代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传统曲艺生存和发展面临严峻挑战,胡集书会也不例外,艺人来的少了,观众也少了。

在胡同利的建议下,胡集镇在2007年开始采取“广场演出、大众共享、艺人说书、政府买单、送书进村”的办法。胡同利介绍说:“凡是参加胡集书会的艺人,如果在胡集书会结束前仍无单位花钱雇请,则由政府付演出费,请他们到附近村演出。‘政府买单\’保障了艺人们的利益,使低迷的书会焕发出活力。”

近些年来,看到有些曲艺种类出现断档,胡同利非常着急。每年书会上,他都会利用艺人们休息的时间,同他们交流曲艺的传承和发展问题。“老胡来我家也不知道多少次了。他常说书会是子孙后代的财富,不能让根断在我们手里。”本土老艺人白曰华说,在胡同利的撮合下,他收了一名徒弟学习木板大鼓。

这两年,胡同利投入到胡集书会的历史资料抢救与整理中,他清楚地知道伴着书会长大的他是为数不多的见证人。“我要将自己所知道与了解的胡集书会的情况,整理出来,写成书,保存下去,让后人了解书会的历史发展,将其发扬光大。”胡同利说,“建设胡集书会博物馆、书会广场、书茶馆,搭建起艺人表演的平台,让民间艺人成为职业曲艺工作者,这将是胡集书会未来发展的方向。”

新闻推荐

文艺强村联手免费为村民演出

□记者孙先凯通讯员王军报道本报惠民讯7月27日,天刚刚擦黑,惠民县淄角镇大魏村文化广场上,人头攒动、欢声笑语,伴随着京胡的咿呀声,一名40多岁的妇女正在模仿《红灯记》中李铁梅的...

惠民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惠民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