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故乡 ■高新区 魏纯明

财经新报 2014-09-15 11:21 大字

我的家乡是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魏集镇魏集村,位于美丽富饶的黄河北岸,杨柳成行,荷花飘香。我家的小院朴实宁静。房子是土墙的,土墙是用木板层层夯出的。院子里有一棵枣树。

枣树是父亲盖房子时栽种的。那棵枣树,由一棵小树长成枝叶繁茂的大树。穿过岁月风雨,在她的年轮上记录下生活的真迹,在年轮中品味生活的艰辛和甜美。枣树年年开花,年年收枣。老枣树虽然默默无语,但是见证了我们家生活的变化。每到秋收,我们品尝着又大又甜的红枣,一部分枣送给要好的左邻右舍。房子是我上初中时,父亲和母亲盖的。打地基、上梁时,父母招来村里年轻人帮忙。那个时候谁家有个垒墙、抹房顶、挖井等个人干不了的活儿,叫来村里10多个人帮忙,别人家遇上这些事也一样,都是分文不取的。土墙是我父母用木板层层夯出的。记得当时,周末、假期,母亲跟父亲一道,起早贪黑,自己推土,就为了节省请人工的几块钱成本。推完土后,母亲又跟父亲一道亲自动手踩墙,当时农村砌房子大多是踩土墙。肩头和后背不知脱了多少层皮,手上的硬茧用剪子都剪不动,但一年后,五间崭新的大瓦房成了我们心中的一道风景,路过的人驻足观看,母亲成了乡邻们赶集时的一个话题,“真不知道老四家(我父亲排行老四)是什么材料做成的,怎么就累不垮呢……”

我离开故乡已经十几年了。故乡远去了,停留在脑海中的只有迫近的记忆。那些岁月和故事,那个繁忙而又快乐的农家,随着我们兄弟姐妹4个一个个长大成人,又一个个离家远行,变得一年比一年冷清。十几年前,因肺癌转移父亲跳动了58年的心脏停止了跳动,走完了他58年的人生历程,悄悄地告别了他热爱的教育事业。虽然母亲老了,但是故土难离,她不愿离开她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园。这样,最后只剩下我那勤劳一生的母亲,用记忆支撑在倾注她大半生精力垒就的空旷的“窝“里。那个“窝”是五间土墙瓦房,记忆中小方格窗户是用白纸糊成的。后来,窗子也安上了亮晶晶的玻璃,再后来又盖了砖房,联产承包责任制可谓落到了我们家。砖房东边接着库房,放着米面、农具等农家杂物,一个小木箱里放着我的爱物:木板刻出来的宝剑、大刀、狼牙棒和弹弓。院里还有猪圈。春季院里种十几畦菜,吃完晚饭,一家人轮流浇园。房子周围是父亲领着我们栽下的杨树,我们那个旮旯栽树简单易活,从野外砍来蜡烛般粗细的树枝,砍断数节,挖个小坑一埋便成活。应了那句“人生何处不乡家”,我们兄弟姐妹一个赛一个成了异乡客。

这样,母子的互相牵挂渲染着生活的色调。母亲爱唱戏,京剧、吕剧、歌曲等都爱好。年轻在东北时就是单位的文艺骨干。我记得在我们小的时候,那时正是文革,母亲演《沙家浜》里的沙奶奶、父亲演《智取威虎山》里的杨子荣。我的文艺细胞就是从父母那里遗传来的。母亲唱戏很有天分,唱得有板有眼,很入戏。在公社的剧团里担当主角。我们公社的剧团在县里的文艺汇演曾得过第一名的好成绩。每年春节,母亲不顾奶奶的反对,在奶奶的“骂声”中,都要积极参加公社上的文艺汇演,为家里挣了工分,又忘记了生活的烦恼。现在,我回家时,不时地唱几句,让母亲听听,给指点指点。每次离家,我都给母亲唱一唱京剧《三家店》:

……舍不得老娘(呃)白了头。娘生儿连心肉,儿行千里母担忧。儿想娘身难叩首,娘想儿来泪双流……

昨天,今天,明天,儿时渐远,却带不走思念。那棵枣树,仍在梦中,描绘故乡的彩虹。每次回家,我都要找寻曾经的一种“情绪”,一种记忆。现在的生活不可能再回到过去。记着远行的故乡,记着那里有意象中美的水、绿绿的树、红红的花……就行了。看着窗外的绿树,想着远在故乡的母亲,我惟有在心里默默地祈祷和祝福……

新闻推荐

司机醉驾撞车出示假证被拘

...

惠民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惠民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