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庄牛皮鞭:落寞在时间中的技艺
■用牛皮条编织出鞭身和鞭把 ■割好的牛皮条像面条一样 ■熟练的老工匠凭手感割出十几米长的皮条 ■不用任何尺子割出的皮条,工整细长 ■用专用的编绳工具把牛皮拧合成绳
记者一行来到郭振珉家里的时候,他正在忙着赶制一批货,不大的屋子里到处都是制作鞭子的材料,一捆已经成型的牛皮鞭整齐散落在地上,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正在娴熟地将整张的皮子割成粗细均匀的皮条。
“我这里做的鞭子基本上都是东北那块的客人们定好的,本地市场已经不大行了。”郭振珉一边忙活着一边对记者说道,“想当年俺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干这个,现在没市场了,干的人也越来越少了。”
一根普通的牛皮鞭看起来没什么特别之处,但光制作工序就有七十多道,“这是个手艺活,没有长时间的制作经验是做不出好鞭子的,我父亲大半辈子的时间都用来干这个了,我也是从18岁一下学就跟着父亲学习做鞭子的手艺,不过在技艺上还是跟老一辈差得很远。”
为了让记者见识一下传统牛皮鞭的制作有多么精细,郭振珉拿出了他珍藏的老一辈编制的牛皮鞭和自己现在编制的牛皮鞭做了一下对比,无论是从精细程度还是装饰环节上老一辈的手工艺都要技高一筹,“现在已经没人能编出这么精细的鞭子了。”郭振珉的妻子一边摸索着那条已经有了岁月痕迹的鞭子一边轻声说道。
“现在我们加工的皮鞭主要是武术鞭和健身鞭,再就是东北地区还有少数驾车用的车马鞭,基本上都是客人先打来电话订购,然后我们再加工出来卖给他们。”郭振珉对记者说道,“我自己去过东北,再加上那边有不少朋友,所以这个市场还可以,就是制作过程太麻烦,费工夫太多了。”
从买生皮到去毛加工,从浸泡硬皮到割制皮条,做一条牛皮鞭前前后后共有七十多道工序,“不说别的,光割皮子这一项没有长时间的锻炼根本就干不了。”郭振珉一边说着一边给记者演示起了割皮子的工序,一整张白皮子在他的手中翻来覆去,手起刀落之间,一条条粗细均匀的皮条已经散落地下。
这边郭振珉割完皮子,又跟妻子一块把单根的皮条拧合到一起,再用专用的器具将拧好的皮条打磨圆滑,随后手脚麻利的妻子就开始编制牛皮鞭了,“普通的鞭子用一般的八股编就可以了,复杂的还有十六股编和二十四股编。”
编制一条普通的鞭子需要十几分钟的时间,这也是需要熟练的技术的,“四米长的鞭子和武术鞭子需要的时间更多一些,不过这些销量有限,我们这里做的最多的就是最普通的牛皮鞭。”
制作好的牛皮鞭再经过装饰鞭把和鞭梢就算完工了,拿着已经成型的牛皮鞭,郭振珉颇为自豪,而对于自己的牛皮鞭生意郭振珉也有自己的想法,“下一步我想看看能不能发展工艺品系列,毕竟这是一门老手艺,就这样失传了也真是太可惜了。”
□本报记者 路彩云 朱庆光/文 徐志强/图 通讯员 董士达
随着现代农业、交通业的不断发展,上千年赶着骡马车走街串巷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了,那曾经回响在记忆中的啪啪皮鞭声也已渐行渐远。惠民县李庄镇南郭村曾经是个以加工车马套具为生的村落,但随着现代农业的盛行,使用车马套具的人家已经很少了,现代农具正把这些古老的车马用具推向历史,在这样的环境下,只有49岁的郭振珉还在执着的挽留着制作牛皮鞭的手艺,小院里偶尔传出的皮鞭声恍若让人回到了那段车水马龙的岁月。
新闻推荐
“当天晚上8点多的时候,一艘搅泥船在清河镇黄河段作业时,工人发现了飘在水面上的孩子。那时候,孩子已经去世好几个小时了。”熊栋回忆说,出事的时候大概是在下午一点左右,期间人们一直在不停地寻...
惠民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惠民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