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滨州哥哥”再次启程赴贵州 本报特派记者同行 代表滨州爱心人士看望受助儿童

鲁北晚报 2013-04-11 18:42 大字

2010年8月初,本报记者与滨州爱心哥哥隋刚共同踏上了爱心之旅。从贵州回来后,同年8月18日,本报以《一天三元钱 可助一名贵州学子》为题发出倡议,呼吁更多的滨州爱心哥哥伸出爱心之手。报道刊发后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

今日,本报特派记者将与隋刚一起,带着我们的浓情厚意,再度踏上那片牵动无数滨州人民心弦的热土——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本报记者 温庆磊 徐志强 

一本杂志>>>

让他坚持助学11年

如果说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人与人之间心的距离,那么隋刚从来没有离开过贵州。

早在11年之前,来自惠民县淄角镇的隋刚无意中在一本杂志上注意到了一个地名: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在那里,有无数家庭贫困而又聪敏好学的好学生,有无数命运坎坷而又纯真善良的好孩子。孩子们因为家庭贫困等原因无法完成学业,甚至买不起简单的学习用品。这些困扰他们的生活难题,一个个难以言说的痛楚,刺激着隋刚那颗年轻善良的心。当时隋刚刚刚进入一家企业实习,工资仅能维持基本生活,但他毅然决定在自己的生活费中挤出一部分资金,或者购买学习用品之后,给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们邮寄过去。

11年过去了,隋刚手里保存的汇款、邮寄单据有厚厚一摞,而受助的孩子们给他写来的感谢信更是堆了一大堆。而他更是在这段时间里,先后10次赶赴千里之外的贵州山区,看望那里的孩子们,给那里的孩子带去更多的温暖。

本报参与>>>

爱心哥哥的队伍越来越大

2010年8月,本报特派记者与隋刚一起,来到了让他魂牵梦萦的贵州山区,那是隋刚第五次踏上那片洒满他爱心的土地。在那里,记者亲眼目睹了山区里孩子们生活的困难,见证了他们与苦难不懈斗争的毅力与勇气。

有榜样的力量加上媒体的呼吁,那次“滨州哥哥”贵州行之后,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与隋刚走到了一起,加入到了爱心助学行动中,越来越多的爱心汇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这个地方。

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在本报记者和贵州方面的努力下,已经有十个孩子有了受助对象,有许多爱心市民已经把一年1200元或者按每月100元的资助费,直接打到了受助学生的邮政储蓄卡上。在这些或有名或无名的“滨州哥哥”“滨州姐姐”当中,不乏身体状况不佳或本身家庭条件也不是很好的人们。滨州市民的爱心之花正在贵州山区灿烂盛开。

再次启程>>>

爱心风暴再次席卷滨州 

得知记者与隋刚一行再度赶往贵州,滨州的爱心人士们又沸腾了。爱心网友“冬天的雪”找到记者,委托我们再给那里的孩子们带去几个书包、几件衣服;网友“海阔天高”前几年不幸遭遇了车祸,但近几年来她依然没有间断过对贵州山区孩子们的救助,这一次贵州之行我们替她带上了浓浓的情意;一位陈姓姑娘也委托我们替她转达心意…… 

说起“滨州哥哥”助学行动,隋刚动情地说,11年来,爱心行动一直不间断地进行着。“他们关注那边的发展,挂念山寨里的留守儿童。”

本报特派记者将与隋刚一起,再度踏上那片牵动无数滨州人民心弦的热土!

新闻推荐

连偷三天又困又累 盗贼睡梦中落网

□通讯员 田晓剑   本报惠民讯 一名偷油贼连续作案三天后,回到家中倒头就睡。4月24日早晨,惠民县公安局办案民警顺线出击,将正在家中睡大觉的董某...

惠民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惠民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