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春末夏初仍不见燕归来 主要原因是水泥筑造的楼房越来越多,燕子根本无处垒巢

鲁北晚报 2011-05-06 17:48 大字

□本报记者 陈南 

见习记者 岩辉 刘宇 

本报讯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 这首让大家耳熟能详的童谣,随着社会的发展也跟着“发展”了。近日,惠民县一位村民致电晚报热线称,“有句俗话说的是,燕子不过三月三。意思是说,燕子回到这个地区的时间过不了农历三月初三。往年春分节气一过,燕子就会陆陆续续回来,到清明节基本全部到位。今年不知什么原因,我们左盼右盼,都立夏了,一只燕子都没盼回来。”

据了解,目前,在市区的燕子的数量越来越少,近日,市林业局森保站的高级工程师孟向东对记者说:“一般来说,燕子适合生存的温度在15℃-20℃。”专家认为,10月底至11月初,燕子会飞到赤道附近的太平洋岛屿,3月下旬4月上旬飞回来,这是燕子的迁徙习惯。以前,人们经常可以见到燕子,好多人家的屋檐下都会有燕巢,可是现在家燕却越来越少,在城市里几乎见不到家燕的踪影。应该是在我们的‘现代化\’把‘好邻居\’吓跑了。”孟向东说:“造成燕子减少的原因主要是城市里水泥筑造的高楼大厦越来越多,燕子根本无处垒巢。燕子垒巢的主要材料是湿泥土,但对于现在城市里的河边来说,很难找到湿泥土。”

孟向东告诉记者,燕子具有惊人的记忆力。贫也好,富也罢,隔着千山万水,每年都会归来。目前,一些乡镇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的一些老房子被拆迁或被改建反而让燕子迷失了方向。

市民刘先生回忆说:“我记得小时候,家里的大梁上就有个燕子的窝。每年春天,就会有燕子到那里去繁殖、产崽。尽管燕子每天早晨的叫声扰人清梦,还会留下很多粪便,但村里人对此都不在意。因为在他们看来,燕子是专门吃害虫的益鸟,还是会带来好运的‘吉祥鸟\’。”刘先生说:“我经常可以见到燕子妈妈从门窗里飞进飞出,忙着给小燕子找吃的。但是,后来村里都富了。每家每户都盖上了自己的小楼,窗户换上了铝合金门窗,也见不到以前的大梁房顶了,都换成了吊顶。现在的燕子都很难再飞到家里来垒窝了。前些年,我就曾经在院子里看到,成群的燕子因找不到垒窝的地方,天天站在电线上,最终双双离去。”

燕子是一种益鸟,专吃蚊子、蝗虫等害虫。有人计算过,一只燕子一天能吃掉蝗虫540只,一只燕子一个夏天吃掉的害虫,头尾相接排列起来,足足有一千米长!燕子等于一部无需任何成本、没有污染的杀虫机。

对此,晚报建议,城市建筑中,应适当考虑给燕子等益鸟造好巢穴。这些益鸟数量的锐减将会严重影响到生态平衡。

新闻推荐

发泡塑料托上做蛋糕 反说消费者无事生非

□通讯员 刘丽云 吕建玲  本报惠民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在家人朋友过生日时买个蛋糕庆祝已成为消费常态,既能活跃气氛又能增进亲情友情。但日前惠...

惠民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惠民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