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定府衙重建过半 开放时间尚未确定
重建的仪门 重修的武定府衙院内 工人正在施工 渤海革命老区机关旧址
□本报记者 张凯 王国峰
◎进展:
一期、二期工程已基本完工
据重建工程指挥部工作人员介绍,武定府衙重建工程始于2007年,工程分为三期进行。
第一期,渤海革命老区机关旧址工程,包括土地庙、东官厅、林棠馆驿三院的土建工程、陈展工程、附属工程等,占地面积8976㎡,建筑面积1500㎡。其中:一期建筑工程、一期陈展工程、一期管网等工程现都已竣工。一期园林绿化工程计划2010年3月开工。实际工程投入额2000余万元。
第二期,包括大门及仪门、大堂、二堂、三堂、四堂、西官厅、东花厅、西花厅等土建工程、陈展工程、园林绿化工程、附属工程等,占地面积20000㎡,建筑面积5600㎡二期建筑工程现已基本完成;二期陈展工程、园林绿化工程、辅助工程等正在组织设计、实施中。
第三期,武定府衙其它工程,包括学政试院、财神庙、监狱、酂侯祠、沿街商品房、后花园等土建工程、陈展工程、附属工程,占地面积15880㎡,建筑面积3050㎡,计划2011年开工。
◎风格:
按明朝王府建制重建
建成后的武定府衙,分东、中、西三路,共有16进院落,府衙的建筑规模之大、建筑风格独特,是其它府衙无法比拟的。这是因为明朝初期,汉王朱高煦驻在此地,有许多地方违规制建设。
明清两代的署衙建筑布局多受皇宫的影响,武定府衙更是如此。主体建筑大都坐落在南北向的中轴线上,东西两侧各有一路对称的辅助建筑,构成典型的署衙建筑格局。武定府衙以南北两条更道相隔,将署衙分为中、东、西三路,主体建筑在中路,主要有大门、仪门、大堂、二堂、内宅,并配以左右耳房、厢房及花园等。
该府衙完全继承了明代建筑风格,在建筑群布局上,严谨、成熟地运用院落和空间围合的手法,使各单体建筑风格表现的淋漓尽致。
◎开发:
具体开放时间尚未确定
记者从重建指挥部了解到,该项目建成后将强力推进惠民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开发、有利于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恢复建设武定府衙暨渤海革命老区机关旧址,既是对历史文化的弘扬与继承,更是对光荣传统、旅游资源的丰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并对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具有重要意义。
工程指挥部的一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一期工程目前已经具备开放条件,但由于二期工程正在进行,该项目是等建成后全部开发还是分期开发,这还有待县委县政府研究后决定。”
□相关链接:
武定府衙
武定府府衙肇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时为棣州,明洪武六年(1373)改棣州为乐安州,明宣德元年(1426),平定汉王朱高煦叛乱,改乐安州为武定州,清雍正十二年(1734)升州为府,遂为武定府。自宋始,历经宋、金、元、明、清、民国各代,惠民县始终为州、府、道治所,逾千年,北宋城墙、护城河等古迹犹存。
1944年1月辖冀鲁边区、清河区的渤海区成立了,革命区机关定于惠民县武定府东院,渤海区辖6个地委、专署、军分区,42个县,一千万人口,其地域北接天津、西接津浦铁路、南到胶济铁路、东到渤海,面积达5.5万平方公里。
渤海革命老区在解放战争时期,为山东三大战略区之一,是华东战场的战略大后方,重要物质供应基地,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不可抹灭的贡献。陈毅、粟裕、张云逸、邓子恢、毛岸英等一大批党、政、军高级领导人和时代精英云集这里,运筹帷握,决胜千里,取得一个个胜利。
新闻推荐
□通讯员 董士达 本报惠民讯 3月15日,惠民县金冠网业有限公司的张晓红和另外29名职工领到了企业为他们办理的城镇...
惠民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惠民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