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2户人家,开了900多家网店 博兴县湾头村创新草柳编产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农村大众报记者周桐通讯员卞建立李乐

农村大众报 2021-11-19 14:42 大字

王贵芝的工作室里,陈列着充满创意的草柳编产品。近日,博兴县锦秋街道湾头村入围2021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名单。湾头村的特色产业是草柳编,那么,湾头村的村民平时都编些什么产品,他们又是怎样走上了致富的道路?11月3日,记者前往村中寻找答案。

草编历史悠久,六成村民会手艺

站在湾头村路边,记者看到很多村民围坐在一起,随着他们双手翻飞,一个个草编板凳、蒲团等生活用品就诞生了。

“我们村紧邻鲁北最大的天然淡水湖——麻大湖,芦苇、蒲草等植物茂盛。”正在编织的48岁村民陈引说,“自明清就有了草柳编,就这样一代代传承了下来。”民国时期,博兴县草柳编已形成产业,20世纪50年代之后,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草柳编产业从小作坊逐步发展成一定的生产规模。

和陈引在一起编织的,有七八个妇女。据介绍,村里的经销商会收购她们的产品,然后销往全国各地,有的还会出口日本、韩国和欧洲。“像蒲团这种简单的编织品15元一个,一天编六七个,能挣近100元。”陈引笑道。

70岁的村民陈子凤也不甘落后,虽然手速稍有些慢,但编织技艺精巧,“编了快60年了,舍不得扔,在家也闲不住。攒够几十个卖了,能挣好几百元,就不用向孩子们要钱了。”

陈子凤告诉记者,湾头村有4800多口人,超过六成的村民会编织草柳编。

消费带动创新,效益成倍增长

随着产业的发展,产品的同质化现象日渐凸显,且日常的草柳编制品比较简单,偏重于实用性,消费档次偏低。如何进行创新、提升附加值也是个大问题。

渐渐地,湾头村一些有想法的村民就开始自发设计创意性编织产品,被评为“博兴县草编代表性传承人”的王贵芝就是其中之一。记者看到,在王贵芝的工作室里,陈列着花篮、玩偶、宠物窝等造型新颖的草柳编作品。

王贵芝说:“我非常喜欢把古老的手艺融合现代元素进行创作,每年都会设计出许多种作品。草柳编简朴而又富有禅意的特质,很适合往茶道、自然美学方向发展。这样的编织品不仅市场大,价格还高。”

采访中间,辽宁一位开民宿的老板打来电话,订购了100个摆件。“批发价一个100多块钱,是普通编织品的三到四倍。”王贵芝说,如今,她的工作室越来越红火,年营业额突破了200万元。

每次发现效益好的产品,王贵芝都会免费分享给村里的编工们,“创新才能带来更好的收益,我想带领大家伙儿一起赚钱。”如今,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意识到产品创新的重要性,也都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产品触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从2000年起,村里思想前卫的年轻人开始尝试电商销售,随着规模不断扩大,湾头村成为了全国第一批“淘宝村”。

“我们在淘宝、天猫、拼多多共有三家店,每天能卖出五六十单,平均一天的营业额2万元左右。”博兴县雨文工艺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吕雯雯告诉记者,她原本经营着一家草柳编实体批发店,去年丈夫因疫情原因无法外出务工,“在中国草柳编文化创意园培训过后,我们着手经营电商。单就草柳编产品来说,我们的销量在淘宝上是全国第一,每天都有将近200件产品发往全国各地。”

为了鼓励村民将传统产业和电子商务融合,中国草柳编文化创意园内建立了培训基地。创意园经理刘峰介绍:“手把手地教有意向的村民学习电商运营,让草柳编产品通过网络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

伴随着多家快递企业进村入户,湾头村逐步形成了包含加工、物流、运营、摄影、培训等业务于一体的草柳编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当地草柳编产品网上销量逐年递增。如今,村内1822户人家,有900多家网店,年销售额100万元以上的网店有100余家、200万元以上的有50余家、500万元以上的有5家,草柳编产业真正成了湾头村的经济支柱。

据博兴县商务局流通促进办公室副主任李淑芳介绍,目前,湾头村已经形成了从事草柳编结合木制家具等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相关个体和企业1000余家,年产值达4.6亿元。

20世纪80年代,著名艺术大师韩美林曾给博兴县工艺美术厂题写了“一把草值千金在智,两块泥金不换靠巧”。现如今,世世代代的湾头人凭借着勤劳和智慧,用一把“草”编出了一个“亿元村”。

新闻推荐

山东省“RCEP经贸合作高层对话会”在上海举行 滨州市一海洋生物制剂项目参加集中签约佘春明参加活动

滨州日报/滨州网上海讯(记者丁春贵报道)11月6日,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山东省“RCEP经贸合作高层对话会”在上海举行...

博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博兴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