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英才·十佳滨州文化英才”、沾化渔鼓戏剧团团长王春贞:齐鲁文化英才、 “小衙役”让沾化渔鼓戏从“濒临灭绝”到“乘风破浪”

滨州日报 2020-08-18 08:35 大字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葛肇敏赵鑫

在后台给演员们上好妆后,沾化渔鼓戏剧团团长王春贞悄悄跑到观众席,寻一处位置坐下,之后专心地看着台上的表演——这是他检阅演员演出质量的方式。台上演的这一场,是王春贞精心打磨的渔鼓戏《老邪上任》。尽管情节、唱段早已烂熟于心,但王春贞还是很快就入戏了,看到幽默处会大笑着鼓掌,看到动情处会悄然落泪。

戏里春秋,远不如人生起伏跌宕。舞台上的一切,是14年前王春贞拿一场“豪赌”换来的——他把全部身家都押宝在了濒临失传的渔鼓戏上,试图与渔鼓戏完成一场“不成功便成仁”的彼此拯救。

幸运的是,王春贞赢了。他和几位艺术“大咖”联手创排的渔鼓戏在全国戏剧舞台上乘风破浪,14年间连续荣获七届“中国戏剧奖·小戏小品奖”,而且每届都是获奖作品中的第一名。2019年,《老邪上任》荣获第十八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群星奖”,填补了山东省在全国“群星奖”的空白。

15年前竞聘成为面临破产的沾化县吕剧团团长,将单纯的吕剧演出改变为综合演出,靠着一台自己改造的“舞台车”迅速让剧团“起死回生”

2005年的王春贞“压力山大”。

当时,沾化县吕剧团受多种情况制约,发展举步维艰。由于发展思路保守、演出形式老套、缺乏创新能力,剧团面临倒闭。14岁就来到剧团当演员的王春贞,那一年34岁,在当时的剧团里任办公室主任。

为了求生,剧团班子调整,竞争上岗。王春贞临危受命,竞聘到了团长这个岗位。“说压力不是没有,那时剧团的收入很低,挑这个担子也怕干不好让同志们失望。”但他年轻,还是想闯一闯、试一试。

2005年4月29日,王春贞第一天以“沾化县吕剧团团长”的角色上班。那时,剧团一年的收入,只有寥寥几万元。他上岗后撂下的第一句话,就是“争取半年收入6万元。”别人笑他年轻不懂行情,做梦异想天开。但王春贞说,他敢承诺就有这个底气。

解决生计是当务之急,只有迎合市场才能有群众买单。王春贞改变了原先的演出形式,将单纯的吕剧演出改变为综合演出,京剧、吕剧、豫剧、小品、曲艺、快板“杂烩乱炖”;在内容上也注重通俗易懂接地气,演的都是百姓的身边事,老少皆宜。

之后,王春贞又组织剧团成员集资购置了一辆旧客车和一辆农用车,自制成一台80平方米的舞台车。2005年7月7日,舞台车改造完成,7月8日,这辆车接下了第一单演出。有这辆车坐镇,演出的费用从原先一场1000元窜上了4000元。只用了5个月时间,剧团就完成16.8万元的收入。剧团有了起色,演员们也有了干劲,2006年,剧团年收入飙升到了30多万元。

一头“扎”进胡家营村,一待就是一个月,与4位仅有的会唱渔鼓戏的老艺人同吃同住,深入挖掘整理濒临失传的渔鼓戏剧目,并积极进行剧目创新,荣誉纷至沓来

优质的传统文化就像古董,即使被埋藏在历史的土壤中封存,但重见天日的那一刻依旧会焕发光彩。王春贞,就是那个将渔鼓戏从泥土中挖掘、修补、抛光、传承的人。

2006年,王春贞准备创作一出全新的剧目重振剧团。但传统的吕剧已很难引起观众的共鸣,需要另辟蹊径。当时,国家一级作曲家、对沾化民间艺术有相当了解的王永昌,建议他结合沾化本地独特的剧种——渔鼓戏来创作新剧目。

王春贞如同醍醐灌顶,与同事们进行了一番论证后,果断决定用渔鼓戏来拯救剧团。但他的想法,也受到了一些阻碍——剧团的老艺人接受不了,害怕失败。无奈之下,王春贞撂下一句狠话:“假如渔鼓戏改制成功,皆大欢喜;万一失败,剧团一切费用,我个人承担!”他将自己的全部家当押了出去。

渔鼓戏发祥于沾化胡家营村,至今已有近300年的历史。1957年后,因为种种原因,渔鼓戏日渐衰落。专程来到胡家营的王春贞发现,渔鼓戏已经濒临消亡。整个胡家营只剩下4名会唱渔鼓戏的老艺人,且都已年过七旬。现在想起来,王春贞感到十分庆幸:“如果没有这次抢救,渔鼓戏就真的要失传了。”

为抢救渔鼓戏,王春贞和同事们一头“扎”进了胡家营村,一待就是一个月。这一个月里,他与4位老艺人同吃同住,深入挖掘整理渔鼓戏剧目,积累了大量原始唱腔及口述笔记等珍贵资料。其间,他邀请专家提建议、作指导,将一出《审衙役》的吕剧剧目改编成了渔鼓戏,对乐器、唱腔、道具、剧情及表演方式等进行了大胆改变与创新。

2006年5月,沾化县吕剧团更名为“沾化县渔鼓戏剧团”。在当年举行的第四届中国滨州·博兴小戏艺术节上,渔鼓戏《审衙役》首次亮相,一炮而红——该剧目从40多个参赛剧目中脱颖而出,荣获最佳推荐剧目奖等七项大奖。同年10月,剧团应邀进京演出,获得专家与观众的高度认可。也是这一年,沾化渔鼓戏被山东省政府批准列入山东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五年卧薪尝胆,历经艰辛排演剧目、外出参赛,换来全国大赛“三连冠”,并磨炼出一支经验丰富的主创团队,这是对王春贞最大的褒奖

“我们保留了渔鼓戏最原生态的‘根’,在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加以创新,以武术作为基础,创新融入了舞蹈等新的元素,提升了剧目的观赏性。”对于渔鼓戏《审衙役》的成功,王春贞“成竹在胸”。他说,通过大胆创新,剧团为渔鼓戏植入了现代的灵魂,让渔鼓戏完成了“脱胎换骨”。

2007年10月,在第二届“中国戏剧奖·小戏小品奖”暨第二届全国小戏小品大赛上,首次参赛的沾化县渔鼓戏剧团携郑板桥系列剧之一《审衙役》登台,以小戏类剧目第一名的成绩夺得“优秀剧目奖”;2009年,剧团排练的郑板桥系列剧之二《追龙缸》,再获“中国戏剧奖·小戏小品奖”大赛的“优秀剧目奖”,沾化渔鼓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2011年,郑板桥系列剧之三《打板桥》再登“中国戏剧奖·小戏小品奖”大赛榜首,实现“三连冠”。而王春贞因在三个剧目中均饰演“小衙役”,被同事笑称为“衙役专业户”。

五年卧薪尝胆,换来全国大赛“三连冠”,并磨砺出一个经验丰富的主创团队,这是对王春贞最大的褒奖。那些年里,王春贞的剧团扛着渔鼓戏,熬过了最艰难的时期。剧团账上没钱,王春贞便到各个单位拉赞助。实在揭不开锅,王春贞便从亲戚、朋友那里借钱。最困难的时候,在参加比赛途中,服务区的自助餐吃不起,他和团员们只能自备面包、火烧充饥。这个时期,他和国家一级作曲家王永昌、国家一级编剧王新生、国家一级导演孙红林,搭成了一个配合默契的团队。在参赛获奖归来时,剧团编剧王新生感慨道:“我们的大奖,就是啃烧饼啃出来的。”

2011年后,剧团已经真正具有了一定规模。重获新生、完成“蜕变”的渔鼓戏吸引了大批观众,让剧团有了市场。这时王春贞决定,将剧团演出的剧目从综合演出调整成“清一色”的渔鼓戏。当时,剧团每年演出近200场,收入能达到40多万元。“以前自己出去找市场都找不着,后来想演都演不过来。”王春贞感慨道。

但王春贞的剧团从不会因为“市场”而停滞对“艺术”的追求。2011年之后,剧团依旧如同“开挂”一般,在戏曲领域一发不可收拾,渔鼓戏唱得风生水起。2013年的《墙角》、2015年的《村里有个烂筐子》、2017年的《老邪上任》、2019年的《闹婚》,每一年他们都站上了“中国戏剧奖·小戏小品奖”的顶峰。14年间连续拿下七届“优秀剧目奖”,这样的成绩,让沾化渔鼓戏剧团傲视群雄。

坚持“保根、融合、创新”原则,赋予渔鼓戏老剧目新的时代内涵,创作的《老邪上任》讲述当下环保故事,一举摘得“群星奖”,填补全省空白

保根、融合、创新——这是王春贞为沾化渔鼓戏发展定义的三个关键词。“如果依然将老作品呈现在现代的舞台上,那显然不合适,不能满足广大观众的审美需求。而我们渔鼓戏研究的是老百姓的身边事,比如《郑板桥三部曲》,就是通过演古说今,在创作中融入现代反腐元素,赋予了老剧目新的时代内涵。”王春贞说。

2017年,王春贞和他的主创团队开始创排渔鼓戏《老邪上任》。剧目聚焦“环保”问题,讲的是刚刚上任的村纪检委员、村务监督会主任“王老邪”认真管理村里的公章,为了村内的环保,坚决不给建砖厂的村长盖章的故事。该剧反映了当下群众“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的迫切要求。

一经推出,《老邪上任》就凭借曲折动人的剧情,诙谐幽默的表演和渔鼓戏独有的唱腔,赢得了观众和专家的一致叫好。一位专家建议,《老邪上任》可以冲击“群星奖”,这是全国群众文艺领域政府最高奖。为此,王春贞立即组织剧团主创,前后历时五个月,先后三番修改录制剧目,五次邀请北京、省内专家点评,经过反复打磨,最终让作品没有瑕疵。

付出终有回报,专家最后的点评简洁一致——“完美”。2019年5月23日,从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官网传来捷报,《老邪上任》一举摘得十八届戏剧类“群星奖”,这是自戏剧类评奖改革以来,山东省第一次荣获该项奖项,填补了在全国“群星奖”上的空白。

致力渔鼓戏非遗传承,让渔鼓戏“走出小舞台,登上大雅之堂”,如今正忙活着一件大事——筹拍一部电影,暂定的片名是《乡村喜事》

35年的戏曲人生,15年的剧团团长。渔鼓戏已经融进了王春贞的筋脉和血液。他感慨,对于非遗文化的保护,既要扬弃继承,又要转化创新,不能一味“复制粘贴”。只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传统文化融入时代精神,才能让渔鼓戏“活下去”。

在他的思考中,传承永远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从2015年开始,王春贞就推广渔鼓戏进课堂,在地方从娃娃抓起,让学生们会唱、爱听渔鼓戏。如今在沾化区,有多所学校每周固定开设渔鼓戏课程。今年疫情期间,剧团不能下乡演出,正好把精力转向了传帮带。王春贞说。他还计划召开渔鼓戏研讨会,邀请国内、省内戏曲专家,就如何提升渔鼓戏的艺术水准、推广渔鼓戏走进大众视野进行座谈。他想让渔鼓戏走出小舞台,登上大雅之堂。

王春贞眼下正忙活着一件大事——筹拍一部电影,暂定的片名是《乡村喜事》,讲述的是乡村开展移风易俗、杜绝大操大办的故事。电影计划在九月份开机,用王春贞的话说,这是滨州有史以来首部戏曲电影。现在剧本已经完成,正处在作曲阶段。待作曲结束后,将让演员们在深入了解剧情的基础上,学唱腔、背台词。

王春贞说。他有自己的“野心”,就是让渔鼓戏在“拿奖拿到手软、圈内高度认可”的基础上,走向全国、走进全国观众的视野。而影院的大银幕,就是让渔鼓戏突破舞台、迎接更多聚光灯的最佳途径。

2017年,王春贞入选“渤海英才·十佳滨州文化英才”;2019年,他入选齐鲁文化英才。对于这些奖项,王春贞坚持认为都是“集体荣誉”,是大家齐心协力一起换来的。而他自己,永远只是舞台上的一分子,是那个兢兢业业、赤诚率性的“小衙役”。

新闻推荐

实施“外事惠企”工程 市外事办主任 郭金鹏

2020年,市外事办配合承担7+3重点改革攻坚任务、《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1项,其他主责主业21项。我办承担协助举办第二届世...

博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博兴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