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故道“绿领”初长成 义和镇实施人才振兴计划培育新型农民工作纪实

东营日报 2020-07-30 11:10 大字

乡村振兴,人才是魂,如何吸引更多年轻有为之人投身到乡村来发展?河口区义和镇通过制定创新创业人才激励机制,实施人才振兴“三百计划”,吸引了一大批怀揣田园梦想的“绿领”在义和这片热土上扎根乡村、辛勤耕耘,奏响了义和乡村振兴的最强音。

栽好梧桐“凤来栖”

在河口区义和镇6万亩“锦绣河口”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省级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内,西边在技术员全程机械化操作、智能化管理下,500亩的新品种红薯长势喜人;东边塔吊将一个个智能温室大棚梁架搭建完毕,蓝田农科第一茬反季蔬菜种植在望;南边圆滚滚的西瓜被贴上标签装车,从九丰农科产业园出发第二天就能到城里人的餐桌上;北边在管理人员的精心呵护下,果立方林果产业种植基地里的枣果桃梨各类果树茁壮成长……

炎热的天气也抵不住心底的澎湃,义和镇分管农业的镇人大主席祝升禹感慨万千:“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多是‘鲤跃龙门’式的离农进城,现在‘凤还巢’式的返乡归田在义和镇渐成时尚,一个个怀揣田园梦想的‘绿领掌柜’让咱们沉寂了这么久的黄河故道也越来越热闹了,他们为义和镇现代农业这幅锦绣画卷绘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深入推进,农村是大量青壮年劳动力逃离的地方,土地闲置、人手短缺、人口老龄化现象突出。作为地处黄河故道的传统农业乡镇,“谁来种地、怎么种好地”成了摆在义和镇面前不得不解决的问题。“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期,我们亟需年轻、有干劲、有技术的新型职业农民,也就是‘绿领’的加入,为我们农业发展提供新的解题思路。”祝升禹如是说。

为了吸引“绿领”们回乡创业,义和镇立足拥有大面积西黄河故道土地的资源优势,规划了占地6万亩的“锦绣河口”现代农业示范区,出台了《关于扶持“锦绣河口”现代农业示范区设施农业发展及促进田园小镇建设的实施意见》,制定创新创业人才激励机制,建立“义和庄”创客孵化平台,通过简化审批程序,帮助企业落户、政策适度倾斜、资金奖补等方式,成功招引了一批新“绿领”,为黄河故道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新样本。

“镇上整合乡村振兴、扶贫资金1300余万元,以入股形式帮助我们建起了13栋智能高温棚,还帮助我们注册成立了产业联合社,为我们公司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返乡创业大学生张建朋在镇政府帮助下,成功流转北大屋等村土地800亩,成立了东营九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建起了九丰农业科技示范园,目前已完成一期46个大棚建设任务并投产使用,全部实现智能遥控、自动化和大数据分析,用科技代替人工,为义和镇现代农业发展和智慧农业的发展趟出了一条新路子。

回乡创业的慧海农业机械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慧对农业发展也有自己的理解。“咱们是做农业机械技术服务的,合作社拥有各类农业机械100余台,可以为周边及外地农户提供机耕、机播、机收作业服务和农业机械技术培训及咨询服务。去年,我们在镇政府的帮助下,开辟了一块150亩的试验田,开展机械化红薯种植试验,很成功。今年又在政府的牵线下,与地瓜皇后、山东建鑫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展深入合作,为的就是给父辈们打个样儿,改变以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状况。”

有着田园诗画梦的赵占中在得知村里土地要流转时,把自己在外经商积攒的五百万元积蓄拿出来,砸出了一个春赏花夏观绿秋采果冬戏雪,可在树下拾鸡鸭鹅蛋,亦可窝在林间打一场真人CS,可体验农耕乐趣,亦可品尝农家美味的杏花庄园,年接待游客达6万人次,年收入达50万元。享受生活的同时,物质层面也没有掉队。用赵占中的话说:“农业不再是养家糊口的生计,而是一份自己热爱的事业。‘绿领’不仅能种出花儿来,更能玩儿出花儿来。”

深耕细作“满园春”

随着张建朋、李慧、赵占中这群“绿领”的回归,义和镇黄河故道上的农业发展迎来了新的希望。“但回引的‘金凤凰’毕竟在少数,要是能把黄河故道上的老农民就地培养成新‘绿领’,那我们现代农业的飞速发展就有了稳定的人才队伍。”义和镇党委委员、副镇长杨斌介绍说,为了加强本土人才培养,义和镇实施了人才振兴“三百计划”,储备百名农村青年后备人才、培育百名农村红色产业联盟带头人、发展百名农村创客,对返乡大学生、贫困群众等开展就业创业培训,对本土人才进行“深耕细作”。

“想要当好‘绿领’,不仅要有‘蓝领’的体魄,还要有‘白领’的知识。故道上土生土长的农民,吃苦受累是不怕的,要想获得知识层面的进一步丰富,我们对新型农民的培训责无旁贷。”义和镇新农校签下了这张责任状。

义和镇乡村旅游的带头人、年丰家庭农场负责人杨庆云通过参加镇政府组织的外出学习培训,多次到先进地区引进各类瓜果新品种和管理技术,产品的品质提高了,慕名来农场采摘的客人逐渐多了起来,农场的效益也有了显著提高。镇政府因势利导,帮助杨庆云为自家的小米等杂粮申请通过了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注册了“义和庄”、“义和三丰”等商标。现在农场年生产杂粮20万斤,年收入50余万元,年接待游客5000人次,接待各地群众观摩学习、技术培训30场次。杨庆云的年丰庄园已成为义和镇发展现代农业、打造乡村旅游的一张新名片。

河口区政协委员、曾担任义和镇农业技术员的刘义华在刻苦钻研大棚草莓种植技术带火了全镇草莓种植后,又埋头研究大棚冬枣种植技术。经过多年的试验,总结成了一套大棚冬枣种植的成功经验,并在薄家、梁家等进行推广种植,使大棚冬枣成为义和镇的又一特色产业。

梁家村大棚冬枣种植大户、义和镇农村电商带头人杨同花通过更新果品种类、提高管理技术,冬枣年年获得大丰收,但面对几乎饱和的当地市场,她又多了一项学习内容:如何拓宽产品销路。近年来,义和镇与途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合作,开展电商培训和电商带货服务。杨同花顺利搭上了这趟顺风车:“咱的冬枣走上了电商路子,从来都不愁卖!”

王集村村民孙青滨成立了东营启稼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承包了王集水库新整理的3500亩土地发展海水稻和淡水养殖,使村里荒废多年的稻田变成了“稻浪翻滚鱼蟹肥、稻花香里说丰年”的诗意田园。

连胜家庭农场的梁连胜、锦绣庄园的王玉红、带领后夹村发展菊花茶种植的张文明、帮助博兴村引进中草药种植的李绍仙、申丰庄园的薛风美、大山村的“西瓜大王”马银山、永升家庭农场的王永升、金岩家庭农场的赵金岩……如今,义和镇已建成家庭农场和特色庄园27个,建成林果蔬菜大棚600多个,特色农业“遍地开花”,“绿领”一族不断壮大。

抱团发展“奏强音”

随着全镇农业龙头和特色农业庄园的不断发展,义和现代农业框架初显,片区建设初见成效。

为推动现代农业和特色农业规模发展,义和镇在全镇推广“党建+合作社”产业联盟,通过党组织引领、合作社服务、党员示范带动、产业基地支撑,大力发展适合各村发展的产业项目,实现党建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目前,已规范党支部领办合作社21家,培育了5家示范社,进一步提高了特色产业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以梁家村林果专业合作社为例,郭森德这种会管理、懂技术、爱农业的高级‘绿领’,可以带动合作社126名成员实现新‘绿领’的转型。合作社的抱团发展,打响了梁家苹果品牌,顺利化解受疫情影响销路不畅的问题。博兴村依靠集体企业石磨面粉厂基础稳、体量大的优势,在镇政府的牵线下,顺利与省农科院达成合作协议,石磨面粉产业未来可期。”义和镇党委副书记于小兵介绍说。

“要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强化科技支撑,打造绿色品牌。”祝升禹告诉笔者,义和镇将2020年作为现代农业“品牌提升年”,先后与山东省农科院、山东省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达成了合作协议,制定完善了《关于扶持现代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等“三品一标”特色品牌打造作为提升农产品品质的重要载体,走“产业化龙头带基地、标准化生产出精品、生态型产品创品牌”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积极引进一大批名优林果与农业新品种,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推广滴灌栽培、叶面施肥、高标准立架、水肥一体化、园艺防草地布等新设备、新技术,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目前,全镇已先后注册“金河口”苹果、“小围子”地瓜、“绿醇”葡萄、“义和三丰”杂粮以及“义和庄”苹果、葡萄、冬枣等品牌商标8个,有8个农产品通过国家无公害产品认证。

“黄河故道现代农业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绿领’加入,而要想实现由‘绿领’人到‘绿领’团再到‘绿领’族的转变,则需要现代农业项目以点穿线,以线带面总体布局。”义和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陈泽喜对全镇的发展有着明晰的规划。“下一步,义和镇将按照‘一城、一带、园’的规划布局,助推现代农业发展。迅速壮大‘锦绣河口’·省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培树高端产业项目,前期,相继引进了建设总投资4.7亿元的蓝田农科、九丰农业、果立方、红薯新品种种植等12个产业振兴项目,下一步将逐步配套林果蔬菜加工、储藏、交易、展示等设施,让村集体、群众参与到产业链各个环节,努力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打造鲁北地区耐盐土地农业种植产业的新高地,打造鲁北地区‘绿领’族的聚集地。”

(记者 陈同磊 张利波 通讯员 孙淑敏 吴吉新)

新闻推荐

博兴县中医医院医务科副主任、内一科主任柳华伟: 以中医疗法战“疫”获评方舱医院“医疗之星” 滨州日报/滨州网通讯员周传辉

己亥末,庚子春,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神州大地,武汉成为重灾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博兴县中医医院医务科副主任、内一科主任柳华...

博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博兴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