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兴县“富民农户贷”点燃脱贫新希望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孙文杰通讯员宋延武高方琪

滨州日报 2020-08-13 14:03 大字

在星罗棋布的虾池间穿行,张小坡家的养虾大棚远远地进入了我们的视线。“前面那个大棚就是他家的。”博兴县乔庄镇扶贫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记者看到,那个覆盖着白色塑料布的高大拱棚明显突出于其它露天养虾池。

49岁的张小坡是乔庄镇王旺村人,家中大女儿患有先天疾病,二女儿、三女儿上中学,全家5口人的生活依靠3个虾池的收入支撑。2019年,由于虾苗得病,他家的虾池赔了1万元,使原本经济拮据的家庭更加困顿。乔庄镇扶贫工作人员在走访中了解到他的家庭情况后,当年11月,把他纳入了市定标准贫困人口。

为了帮扶张小坡尽快脱贫致富,今年4月,博兴县扶贫办为张小坡办理了财政扶贫资金全额贴息的3万元“富民农户贷”建设虾池保温大棚。乔庄镇扶贫工作人员经常到张小坡的养虾池了解生产情况,及时帮助他解决遇到的困难。

张小坡的妻子王秀珍正在给虾苗喂食。“平常大都是我对象管理虾池,我在家照顾生病的大女儿,我到虾池就是给虾喂喂料,打扫打扫卫生。”王秀珍对记者说。她用滤网捞出池子里的小虾苗边给大家看边介绍:“前几天刚放了两个池子的虾苗,一个池子大约13万尾,长到农历八月十五前后就能卖了。”

乔庄镇是“中国南美白对虾养殖第一镇”,王旺村127户90%以上都养虾,张小坡家也不例外。目前,他家一共养了3个池子、6亩多。因为建起了保温大棚,他家今年实现了一年养两茬,春季一茬已经卖掉挣了五六万元。

“今年春天,政府帮助俺贷款3万元,家里又借了几万元,建了这个大棚,用大棚育苗,可以比以前的养殖期提前一个月,虾苗还不容易生病。”王秀珍高兴地说,“到秋季再卖一茬,还能挣到五六万元。”

在王旺村7个贫困户中,张小坡是唯一一个有劳动能力的。为了切实帮助他把虾养好,实现持续增收,镇上技术员经常给他提供服务,村里也组织技术好的养殖户帮助他。前段时间,他家虾苗长了白变病,在村民的及时帮助和镇技术员的科学指导下,才算逃过了一劫。

记者了解到,张小坡被纳入市定标准贫困人口以来,在得到发展产业帮扶的同时,还享受到了其他各项扶贫政策,切实改善了他的家庭生活现状。今年,张小坡享受到了财政代缴居民养老保险、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及扶贫资金购买的医疗商业补充保险,妻子王秀珍办理了高血压“门诊两病”,门诊拿药可享受一年最高300元补助;得到了产业扶贫项目收益1080元;大女儿享受1-7月低保金1732元,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1-7月800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700元,并办理了门诊慢性病证,还得到了残联发放的轮椅、防走失手环;二女儿享受高中学杂费减免(一学期700元)、高中阶段教育资助(一学期1250元);三女儿享受初中义务教育生活补助(一学期625元)及义务教育学杂费减免,还收到了“夏送清凉”活动为其发放的夏装及鞋子。

养虾有了好收入,家人基本医疗有了保障,女儿们上学得到资助,张小坡家的生活眼看着有了起色。“俺家的生活多亏了政府帮助。”王秀珍感动地说。

记者离开张小坡家两天后,得知他的二女儿高考成绩不错,正在考虑报一所适合的大学。这让记者想起了王秀珍说过的一句话:“我和孩子他爸都没上过学,没有文化,打工不行……”现在自己的女儿马上要成为一名大学生了,她应该高兴万分,对自己家逐步走向富裕更加充满希望了吧!

新闻推荐

博兴县共产党员“淬火工程”教学基地在市技师学院挂牌

滨州日报/滨州网博兴讯(通讯员刘思奇报道)7月23日,博兴县共产党员“淬火工程”教学基地在滨州市技师学院挂牌成立。双方将共...

博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博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