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市海洋牧场建设历史和展望
北海是环北部湾地区的渔业中心城市。近年来,在国家和自治区的支持下,北海市大力开展海洋牧场建设,成果显著,促进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回顾:率先开展海洋人工鱼礁试验
北海市是国内开展海洋牧场建设最早的地方之一。
1979年广西在全国率先开始海洋人工鱼礁试验,北海市是试验的主要实施地点。1980—1983年广西区水产局联合北海、防城港、钦州等地水产局制作并投放人工鱼礁1628个单体,总体积28287空立方米,形成4个小型围网、刺网、钓和绞缯渔场,总面积380公顷。
1984—1985年广西区水产局联合北海市水产局制作并投放大型人工鱼礁30座,单座体积210空立方米,重量达30吨。鱼礁投放于北海市涠洲岛至北海港之间、营盘和沙田海域。
2007年,农业部向广西下达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项目,建设地点为北海市南部近岸海域。从2010年至2016年,项目分5期实施完成,共建造和投放钢筋混凝土人工鱼礁1276座,总体积75614空立方米,鱼礁区面积106.5公顷;配套增殖放流鱼、虾、贝苗种及藻类一批;持续开展了效果监测评估工作。
成效:产生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渔业调查表明,北海市海洋牧场建设产生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项目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人工鱼礁投放6个月后,附着生物基本覆盖礁体表面,主要种类包括海柳、藤壶、海绵、牡蛎、翡翠贻贝和海葵。礁体及附近出现大量的鱼类、节肢动物和甲壳类动物。鱼礁区建成后,礁区海域仔稚鱼增加17倍,浮游植物增加1.4倍。
人工鱼礁显著提高了捕捞经济效益,促进了渔民增产增收。投礁后,礁区钓鱼船产量产值分别增加76%和38%(对比毗邻区);礁区渔获质量显著优于毗邻区,高值鱼类的产量占比为90.9%(毗邻区为81.7%)。
北海市海洋牧场建设受到渔民群众广泛关注和欢迎,每天将近30艘渔船到人工鱼礁区生产。北海市转产从事钓鱼的渔民不断增加,海洋牧场建设的成效推动了捕捞渔民生产观念的转变,促进了北海市生态渔业的发展。
展望:建成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
2018年,北海市向农业部申报建设广西北海银滩南部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2019年6月,项目获得农业农村部批准。北海市海洋环境和建设条件优越,渔民群众基础良好,且拥有丰富的海洋牧场项目建设经验,在不久的将来,北海市将在银滩南部海域建成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成为北部湾生态渔业建设的典范。
2018年,国家第四海洋研究所落户北海,成为广西北海银滩南部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技术支撑单位。北海市海洋牧场建设和管理水平可望进一步提高,将引领北部湾生态渔业建设的发展。
党的十九大把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一个战略新高度。近几年,国家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海洋牧场建设的政策文件,既为北海市海洋牧场建设提供了有效政策保障,也为社会资金投入北海市海洋牧场建设提供了机遇,海洋牧场建设完全可能成为北海市发展的一个新热点。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谭华懿通讯员陈征虎)日前,2019-2020年全国啦啦操联赛(南宁站)在广西建设职业学院举行,北海市银海区机关幼儿园啦啦...
北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北海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