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健康需重视使用不当“很受伤” 牙医提醒市民要避开牙齿认知的误区

北海晚报 2019-08-16 16:34 大字

医生为患者检查牙齿。 方晓淦 摄啃甘蔗、剥蟹壳、开瓶盖……我们的牙齿经常被用来做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然而,正是这些不起眼的小事,常常让我们看似坚固的牙齿“很受伤”。

记者从北海市人民医院了解到,牙齿的健康状况与身体健康息息相关,市民在日常生活中应多关注自己的口腔情况,从孩子长出第一颗牙齿时,就要培养孩子爱护牙齿的意识。

近日,北海市人民医院银滩门诊部口腔科副主任陈洪接诊一位患者,该患者一开口就希望医生帮她拔掉自己长歪的虎牙。

“虎牙不单在我们咀嚼时发挥重要作用,更是支撑我们面部丰满的重要支柱。拔掉虎牙,不但会影响咀嚼功能,还会出现上颌骨凹陷,导致拔牙位置的面部塌陷。”在陈洪的劝说下,这位患者终于打消拔牙念头。

陈洪告诉记者,不少患者在对待牙齿时,通常会踏入误区。最常见的就是拿牙齿当工具,用来开瓶盖、剥蟹壳,这种做法会让牙齿崩掉或出现裂痕,一旦牙齿出现裂痕而没有及时治疗,裂痕将不断扩大,最终导致牙髓死亡。

北海地处滨海,海鲜是北海人餐桌上最常见的食物。这种高蛋白饮食,容易让食物残渣附着在牙齿表面上,如果不注意餐后刷牙,细菌会吞食食物残渣,当残渣被吃完时,细菌就会开始侵蚀牙齿,引起龋齿。

龋齿出现后,口腔的有害细菌会不断增加,并顺着消化道进入胃部,引起消化系统疾病。如果不慎刺破牙龈引起出血,细菌还会从伤口进入血液,并随血液循环进入心脏,引起心脏疾病,严重的甚至会引起不孕不育。

另外,由于口腔与鼻腔相同,部分细菌会由此进入肺部,当人体抵抗力下降时会引发肺部感染。医院曾接诊过一名患儿,孩子一个月内两次因肺部感染住院,经检查发现,病情是因孩子口腔卫生状况极差,细菌侵入肺部引起的。

陈洪告诉记者,不少家长对孩子的口腔健康不够重视,当孩子出现龋齿时也没有及时治疗,认为只要换牙就能解决问题,其实不然。一旦发生龋齿而没有及时治疗,即便换牙了,这些藏在口腔里的细菌会继续侵蚀新牙。因此,孩子在长出第一颗牙齿时,就应培养他勤刷牙、正确刷牙的习惯。

通常情况下,孩子会从6岁开始换牙,到12岁基本换完。如果家长发现孩子的成牙长得不整齐,要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的口腔科检查和矫正。不整齐的牙齿会时咀嚼时力的传导出现问题,导致部分牙齿使用过度,部分牙齿长期“闲置”,进而影响整副牙齿的功能性和健康。

陈洪提醒市民,“牙疼不是病”是一个认知误区,市民最好每3个月检查一次牙齿,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隐患。同时,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餐后刷牙和正确刷牙,让牙齿更健康、更耐用。

新闻推荐

加强阵地建设 打造文化北海 找差距补短板推动“双创”工作再上新台阶系列报道(四)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也是一座城市的根基和灵魂,是一个地区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北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北海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