涠洲岛天主教堂的法国情缘

北海日报 2019-03-21 10:55 大字

“大家看这座教堂,外观虽然有些斑驳,感觉经历沧桑,但还能依稀感受到当年的雄伟恢弘。”每次来到北海涠洲岛天主教堂景区,北海涠洲岛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的解说员刘青青总会如是向游客介绍。

坐落于涠洲岛盛塘村的这座哥特式建筑风格的天主教堂,楼高21米,总建筑面积774平方米,连同附属建筑在内总面积达到2000余平方米,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仍保存完好,是广西沿海地区最大的天主教教堂,2001年被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其四角有尖塔,内部的拱顶和精美的壁画让这里成为拍照圣地。据悉,这座教堂是清末时,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出资,由在涠洲岛上传教的法籍范神父所建,落成于1880年。这座天主教堂,让涠洲岛跟法国之间结下了不解之缘。

游客往往还能从解说员口中听到一个感人的故事——曾有两名神父为了保护岛上的居民而被日寇杀害,长眠于岛上,其中一名神父是法籍的。

那还是日军侵华战争之时。当时,日寇第三次登上涠洲岛后长驻,岛上居民纷纷逃到教堂避难。1940年6月,日寇以岛民外逃为由,将全岛居民赶到机场集中点名,杀了几名出海的渔民,并将几千岛民关了一天一夜。教堂里法籍的信神父和比利时籍的嘉神父次日一早赶到机场时,日寇在地上画了一个圈,让神父站进去。两位神父把手中的雨伞往旁边一丢,站到了圈子里,陪着村民站了一天。

由于神父的抗议,日寇当天下午便将岛民放回家。6月29日,日寇将两位神父抓起来关押。岛上一个放牛人看到日寇在机场附近的山坡旁挖一个坑。当天晚上,日寇将两位神父悄悄杀害,对外却宣称神父离开涠洲岛回国了。据岛上老人回忆,当时作为外国人,两位神父是可以离开涠洲岛回国或者转到安全的地方去的,但他们没有离开。1945年中国抗战胜利后,岛民根据放牛人提供的线索在山坡旁找到了两位神父的遗骸,并将遗骸重新立碑安葬。

采访的过程中,记者还辗转获悉了一名神父的家人不远千里从法国到涠洲岛寻亲的故事。2005年,时任北海市海城区副区长的陈学军在北海富丽华酒店大堂偶遇了一对前来寻亲的法国夫妇,“当时他们想跟服务员了解涠洲岛的情况,但是说不清楚,我就跟他们攀谈起来。”原来,这对法国夫妇是要找妈妈已失踪60多年的舅舅,其抗战时期就在中国北海涠洲岛上传教。经陈学军的安排,这对夫妇最终在涠洲岛上顺利找到了神父的坟墓,并且经岛民辨认,这名神父就是信神父。

上了年纪的涠洲岛民大多记得这段历史,岛民们对前来寻亲的信神父的后人非常热情,还邀请他们到家里吃海鲜。这一故事当时被各大媒体报道,传为佳话。而这对夫妇回到法国后,还与陈学军保持了一段时间的书信往来,给他寄来了不少当年的资料。“他们原先对北海很陌生,对中国也不了解,但那趟寻亲让他们发现北海已经发展得不错,而且人们这么热情,改变了他们的观念。”陈学军说。

新闻推荐

工会为女职工维权

本报讯3月15日,银海区总工会在万达广场开展以“促进工作场所性别平等,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为主题的女职工维权月活动。...

北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北海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