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人瑞张冠美回忆峥嵘岁月 见过大世面 当妇女主任

北海日报 2018-10-29 10:58 大字

手捧多年前获得的荣誉,张冠美老人满是自豪。中安公司代表向老人家送上的慰问金,祝愿老人永远健康幸福。 罗伟 摄10月26日下午,银海区银滩镇龙潭村104岁老人张冠美,正在家中的庭院内晒太阳,午后的阳光映照在老人的脸上,宁静而安详。

在银滩镇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北海日报”敬老得福”活动组专程前往探访了张冠美老人,为老人送去重阳贺礼。

小名“八妈”的张冠美,生于甲寅年(1914)八月初五。老人除了“耳背眼花”和腿脚不太灵便外,精神状态很好,身体其他方面都不错。

据老人称,自己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从小订的亲,从龙潭下村嫁到了龙潭中村,即现在的家。18岁时应父母之命来这里做媳妇,和丈夫一直生活了近40年,男耕田女做浅海,过着当地人的传统生活,共生育了3儿2女,但由于家贫,2女1儿出世后不久便夭折了。

交谈中,老人家总是乐呵呵的。谈到百年来的城乡变化,老人感触地说:“小时候生活非常困难,穿的衣服东缝西补,一日三餐吃薯根糠糟,住的是茅草房、泥砖屋。现在好了,家家户户住上了小洋楼,大路就在村边通过,每家都有了用电的车,不少村民还开上了小车……”

最让张冠美老人感到自豪而难忘的是年轻时到过省城(广州),她觉得自己是见过大世面的人。“1964年、1965年我作为北海军人家属代表、妇女劳动代表,曾两次到过广州(广东管辖时期)见过官长,接受过当时广东省长陈郁的颁奖,还受到了时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陶铸的接见并合影。”回忆起当初的峥嵘岁月,老人记忆犹新。

随行的龙潭村村主任林安介绍,老人家青壮年时期非常活跃,经历了土改、合作社、人民公社和文化大革命时期,是当时龙潭村的劳动积极分子,担任过村里的妇女主任、生产队长、贫协会主席,1972年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生产队一直工作到70多岁,是名副其实的老党员。

老伴1978年过世后,由于两个儿子都不在身边工作,老人家独自生活了30多年。村邻们说,老人生活在农村,年轻时一直都干体力活,90多岁的时候还闲不住种种蔬菜、养些鸡鸭、到海边挖沙虫。她心态好,性格外向,爱与人交流,没事喜欢拿个板凳外出走走逛逛,晒晒太阳,与邻居家长里短的分享生活点滴、世事变迁。

“母亲长寿的秘诀就是勤劳,知足常乐。”老人今年已愈81岁的大儿子林允英告诉记者,老母亲务农一生,虽年过百岁,但体质很好,无病无痛,面对生活的起起落落,都能坚强面对,保持着平和的心境。同时,老人家热爱劳动,村邻之间的有什么需要都会主动去帮忙,现在每天仍然坚持自己穿衣叠被。饮食方面也很随意,她吃得比较清淡,几十年来最常吃的是薯丝粥、咸鱼、菜头仔。现在生活好了,老人的胃口也变得更好了,一日三餐,鱼肉海鲜这些百姓家常菜她也不推辞。党组织、政府和社区村干部的关怀照顾,让老人更宽心,这也是长寿的一个因素。

现在的张冠美老人觉得自己的生活非常幸福美满,大儿子已愈81岁,小儿子78岁,较大曾孙男女也20多岁了,四代同堂。逢年过节,一家人相聚是老人最开心也最欣慰的事。

“千好万好,共产党最好!”临别时,老人念叨的仍是这句肺腑话。从这自然流露的满满幸福感中,让记者强烈感受到:是党和政府、家人至亲、村(社区)干部乃至全社会对老人们实实在在的关爱和关注,让他们能够无忧无虑地安享晚年。

新闻推荐

问政智库 | 张燕玲:让中欧班列可持续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本文原标题:《张燕玲:对创新中欧班列的思考和建议》)当前,中欧班列已经成为国际物流中陆路运输的主要方式,在贯通中欧陆...

北海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北海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