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有座桥

钦州日报 2019-09-20 09:56 大字

王访

江上有座桥,一座小木桥,自孩童时期起就有了的记忆,虽然几十年过去了,岁月荡涤,但对那座桥仍然非常熟悉,难以忘怀。

那是家乡的桥。

我的家乡就在古越寿乡浦北县一个偏远的乡镇,儿时人们称为老圩,就是现今的石埇镇。古老的南流江蜿蜒从镇旁流过。一千五百多年前,历史名将陈伯绍统率大军南征交趾国沿南流江而下,就在石埇镇坡子坪的南流江畔建造了越州郡古城。南流江是自古以来一条水上交通要道。自然,南流江也成为新中国建国之前两广交通的屏障。那时候,江的东面是广西的博白县,江的西面是广东的合浦县,新中国成立后,合浦县划归广西管辖,而合浦县也一分为二,在合浦县北部的乡镇成立浦北县,石埇就在浦北县管辖范围。连接岸边群众交往的就靠江中一座小木桥。

这是一座用松木做桩,各种大木板铺搭起来的小木桥,只能行人。小时候,南流江就是我们的天然游泳场,小木桥则成了我们跳水的高台。小伙伴们顺着桥桩爬上桥面,或纵身跳下,或后翻而下,互相比试身手,非常好玩。

桥也成了钓鱼台,大人小孩经常在桥中间放钓,钓的是那种喜欢在激流中觅食的乌尾鱼。

那座桥也是我儿时的期盼。父亲母亲都是合作商店店员,除了集日在圩上摆摊卖日用百货,闲日就挑货走村串户去卖。母亲早上七八点钟就挑起一担烟糖煤油等日常用品过江那边的村落去卖,到日头下山时就会回来。母亲回来时经常带回农村群众给的熟红薯、芋头等,那时候难得有红薯、芋头吃,我常在日头快下山时就到桥头去等候母亲回来,盼着母亲带回红薯、芋头。日久了对桥也有了一种说不上来的感情。

南流江经常发大水,到了雨季,大水无常,经常把木桥冲走。守桥的人一发现江水上涨,就紧急连夜拆桥,把桥板撤掉,待到大水过后,再重新铺设桥板。那些桥桩自然是无法拆的,有的被大水冲走或冲歪,村民再重新打桩。有时大水来得过急,那些桥板就被冲走了。

木桥没有安全围栏,因此也就常有人摔下桥去被淹死,但并不影响两边群众来往。

桥,对于石埇两岸的群众至关重要。石埇是当地方圆几十里群众农产品交流的集镇,也是两县农产品汇集之地,桥虽小,只能靠肩挑背驮运送货物,但也能让货物流畅。

长大后离开家乡到了县城工作居住,但我一直关心着家乡那座桥。后来不断有家乡亲人告诉我,上面很关心石埇南流江建桥,已派人勘测准备建设石埇大桥。过了两三年,家乡就传来喜讯,说石埇南流江大桥建成通车啦。

那年春节,带着一家大小开着小车回家乡过年,我最上心的就是去看看大桥。

南流江,依然是南流江,一江春水平缓而清澈,而原来的木桥已不见踪影,在上游百米处,一座横穿飞越南流江的水泥大桥耸立在江面上,桥面上不时有大小车辆飞驰而过。

走上大桥,望着来往的车辆,颇有感触,大桥,是两岸群众多年的期盼啊。如今梦想已成现实,两岸交通不再受阻,群众出行安全通畅、方便快捷了,家家户户都买上了小车,不仅是桥通了,路也通了,城乡交通都变成了硬底化道路,家乡变化祖国变化真大啊!

新闻推荐

廉州话可能并非“马留话”

在廉州话源流诸说中,有这么一种说法在地方广为流传:廉州话即马留话。马留话则得名于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在平定征氏姊妹叛乱后...

合浦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合浦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