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量”老街的长度
北海百年老街 谭为民 摄过年的日子,难得一份清爽悠闲的心情。
今年大年初一晚饭后,一家人出门去转悠转悠。我把车开到珠海路东头的老城停车场,从珠海路的旧海关入口自东往西走。
北海的老街随着历史文化名城出了名,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一路走,到处人头攒动,熙熙攘攘。身边传来的都是外地口音,五湖四海的方言腔调交汇一起,欢声笑语。今年的春节,气温二十几度,迎面而来的北方游客,有的已着短衫薄裙,灯火辉煌下的人流热火朝天,俨然是夏日版的新春景象。
在老街一餐厅的门口,我驻足停步。庭园内有一对古井,这对古井颇多历史故事,列入“接龙桥双水井”市级文物保护,自然也吸引不少游人初来乍到的好奇。餐厅老板也是这处庭园的主人,谂熟老街历史,去的次数多了,酒也饮到攀谈热烈,偶然想到撰一副楹联点缀门面:“古韵怡人,雅楼蛋馔弥风味;井泉沁史,桑影沧痕载市声。”内容根据双水井以及餐厅的特点,量“体”裁“衣”,只为展现老街的历史文化内涵。老板当然高兴,声言要用石料镌镶于门前。多半年过去,今环顾左右,门面依旧。文化这玩意随人自便,有了深入到骨子里的兴趣自有钟爱。楹联空搁也自有道理的。
移步前行,琳琅满目的商业氛围让人眼花缭乱,林立的招牌把老街的历史原味掩去不少。常规版的春联照例把老街的年味装点得红红火火,在长长的老街未寻见有表现店家特色内涵的对文。前几年我到南京,特地去了秦淮河边的老街,入街的牌楼,街内的店面都镶刻楹联,木刻铺号横匾悬于大门上方。对文做得极有韵味,字是书家手笔,写得很有气象。经过店铺,你会不由得停步。细细品赏内容的含义,书法的风格,使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氤氲仿佛缭绕在眼前。北海老街早年的铺号,字写得非常好,多以行楷落笔,用墨润厚饱满,极具视觉效果。记得从旧海关街口往西不远处,当年“黑鬼油”的铺号榜书写得极有骨力。墨写在两三层楼高的外墙,远远可见,格外耀目,在当年老街铺号当中自有特色。我的曾祖父于“民国”年间在珠海中路开了间皮箱铺,铺号“熙泰”,请当时誉满北海合浦的书画名家张冠勋落笔,字写得丰润老辣,气势雄浑。据我父亲生前回忆,铺号牌匾当年招来不少顾客行家驻足欣赏,好评如潮。牌匾至今保存完好。一条长街,仍有不少铺号至今痕迹还可辨认。如能把老街的铺号修复,把铺号拍照编印,可当为北海老街铺号书法集辑。游人游览老街风采饱尝海鲜之余,带一本老街铺号书法回去。文化的手信,别有余味,这也许成为老街一道特别的“风景线”。
老街的摇井雕塑,把摇井历史特色还原得很形象。早年我家住在与老街一巷之遥的中山中路,经常穿过仅容一人通行的窄巷到摇井担水。有时候与邻家的小朋友到“海脚底”(海边)“游水”(游泳),为避大人责骂,上岸后脱光裤到摇井轮流摇水“过身”(冲淡),把各人的样子修理得像出来时一样方敢回家。整个老街古铜色的雕塑,都很有历史沧桑感,悄然唤起游人对北海人文和蛋家风情的兴趣。这种雕塑除北海老街之外并不少见,目前是各地名城、名村、名镇、名街区修复的标配,效果很好。
老街的“丸一药房”是引发震惊中外的“中野顺三事件”的导火索,当年的驻军在冠头岭重兵设防与日方的周旋以及北海各界民众的声援,代表了中国军民抗日的呼声。随后抗战爆发,日寇在北海登陆,极尽烧抢破坏,杀害平民,是对“中野顺三事件”的野蛮报复。现原址辟为国家安全教育展馆,虽然没有其他铺面的光鲜与喧哗,但是,从这里走出来,令人倍感老街历史曾经光辉与厚重。老街历史绚丽多彩。
这天晚上,我第一次近距离感受老街虾饼的魅力。从东往西的街上,虾饼的摊档林林总总,未到基督教堂,远远便看见一虾饼档排了两行长队。近前细看,游客都冲着虾饼上榜“舌尖上的中国”这块牌子排队等候。旁边摊档的虾饼成色好,块头大,但还是少人问津。我好奇让家人买了两块,然后跟风排队。这个队伍当中,大多是东北川陕的游客,唯独我是本地人。排了二三十分钟,一家人拿着排队买的虾饼与另一家买的品尝对比,味道大同小异。其实同一方水土的小吃差异不是很大,但是,上了央视,自此便有了“身价”。虾饼是北海小吃的一个品牌,不管那一家,都是北海饮食文化一个代表符号。
老街,两百年前的老街,最真实的身份就是当时对外开放的一条繁华商业街。贾客商户都是这条老街的主角。清宣统元年(1909年)四月曾走来一位著名画家、文化名人,这就是后来的“人民艺术家”齐白石先生。齐白石先生路过北海,在老街大约住了一周。刚刚崭露头角小有名气的齐白石先生让老街热闹了一番,令当时的廉州府太守李莘夫以及珠官等达宦贵人接踵拜访,争相求印邀画,给商业的老街烙上文化的印记。老街九曲巷附近的宜仙楼是齐白石先生当年的旅居处,至今仍轻描淡写记录这段历史遗迹。齐白石先生在他的日记中不忘把老街的繁华如同水墨画渲染一番,也把相见恨晚的太守李大人赞扬有加。灯红酒绿的老街当然也令这位画家、名人大开眼界。
珠海路老街,据《北海市地名志》所载:东、中、西三路段合计总长约1450米,珠海西路(从现在的新兴路口至民生路口),始建于清道光年间(约1822年),珠海中路、珠海东路相继建于清同治、光绪、民初年间,这是北海开埠发祥的最早街道称之为北海老街恰如其分。从旧海关走到四川路街口,再折返往回走,这是我很多年没有过的。在老街四川路入口处,有一道背景是复制的栅栏门,那是一道蕴含岭南特色的风景。当年修复老街,我曾喜不自禁吟就一律拙作:“海角天涯地尽头,长街珠海衍沉浮。万方商贾襄兴埠,百载沧桑认倦楼。胜迹永留堪读史,旧观重整更增游。岭南文化凭承守,遂念时逢举善猷。”自我思量,诗虽粗拙,但寄以爱老街、爱北海之情思便足矣。
新闻推荐
“从北海目前的情况看,市区和乡镇学校仍有较大差距,除了基础设施,更重要的是师资力量的差距。”政协委员蔡绍龙说,北海应建立...
合浦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合浦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