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合浦人的品质生活

北海日报 2018-08-08 11:15 大字

仓颉造字的时候,造了一个很形象的字——家。“宀”是房屋的象形字,“豕”是猪的象形字。“家”字的本义就是:上层住着人、下层养着猪的房屋。

到了汉代,农耕社会的生产力水平还不是很高,家庭经营除了种粮,还必须饲养一些家畜、家禽作为补充,生活才能好一点。饲养的家畜,是家庭财产之一,即使是住在庄园里的有钱人,也要多养一些牲畜,尤其是猪。如此重要的财产,养在家里才能放心。一来不容易被人偷走,二来防止猛兽偷吃,三来养在房子底下,虽屎尿味有点臭,但对住在楼上的人来说,并无大碍。

于是,养猪成为家庭的一个基本特征,没有养猪的家庭是令人惊讶的。这种上下层结构的房屋,即使在当代,在一些偏僻的山村依然可见,它有个名字叫干栏式建筑。

在古籍《岭外代答》中,记载有岭南山庄农舍的情况,说它们的特点是:“上设茅屋,下豢牛棚,棚上编竹为栈,考其所以然,盖地多虎狼,不如是则人畜不得安。”可见,干栏式建筑是岭南人早期住宅的最佳选择,汉代合浦人也不例外。以干栏式居宅为例,因合浦濒临北部湾,高温、多雨、潮湿,毒蛇虫蚁多,这种底部悬空的房屋,既凉爽又防风避雨,还能防避烟瘴和毒虫野兽侵扰。

在南流江边分布着一座座的村庄,也分布着不同形式的干栏式农舍。农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过着怡然恬淡的生活。譬如,随手推开一户门扇半掩的院门,一条小狗摇着尾巴,欢快地叫着跑过来,及时向主人报信。而那座漂亮的房子,宽敞明亮,屋顶一半为两面坡,屋脊是悬山顶的,屋顶高低错落,参差有趣。楼阁下是猪圈,听到声响,圈内的猪呜呜叫着,等待主人喂食。只不过,现在这些房屋的主人,连同那些禽畜,在时光老人的牵手下,已经走向另外的一个世界,但院子里的谷仓和水井,与房屋一样,在岁月的打磨下,以一种厚重的历史沧桑感,铭刻着这里的一切,记述着两千年前的那段时光。——这是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里,其中一件馆藏汉陶屋所展示的两千年前的居民生活场景。

在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收藏有一系列本地出土的汉陶屋。譬如,悬山顶曲尺形带圈陶屋、庑殿顶陶楼、院落式陶屋等等。这些建筑物明器,是具有中原建筑特征的楼阁式、三合式和四合院式居宅,与南方越族干栏式建筑相结合的产物,是一种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它们记载了当时人们的生活习尚、农经状况和建筑文化,也显示了一种怡然自得的品质生活。

汉代时,厚葬之风盛行,陪葬品甚丰。究其原因,除了物质逐渐丰盈之外,还受到了灵魂观念、孝亲意识的影响。《史记·平淮书》载:“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财物。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王公贵族的物质很丰富,百姓人家过得也不错,为奢华的欲望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先人们认为,人死后由魂魄构成的灵魂依附于尸体,与生前占有的物质多少有关。他们“事死如事生”,把生前所拥有的物件作为陪葬品,就能让灵魂永存。有钱人家如此,平民百姓亦然。当时还实行“举孝廉”的制度,把孝和廉当作加官晋爵的途径,先人们为了显示孝行,就算家庭生活不宽裕的人家,也都尽力厚葬,以致“厚葬糜财风气贫民,久服丧生而害事。”于是乎,将地面建筑微缩成模型,放进墓葬里,让墓主人享用。

在合浦,与陶屋同时出土的,还有陶井、陶仓、陶溷,以及陶猪、陶牛、陶羊、陶鸡、陶鸭等。先人们指望的不仅仅是一种生活的安全与稳定,还有更高的要求,要追求某种时尚与有品质的生活。

汉朝时的农业、畜牧业和庄园经济发展,已经到了一定的程度,但生活与生产的空间还不能截然分开。其中的一些陶屋,尤其是三合式陶屋,集劳作、生活与养殖于一体。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生活气息浓厚的生动场景。比如居民舂米、上厕所、喂猪、老人歇息、小孩倚门盼大人归来等等。时隔两千年,现在观赏起来还令人倍感温暖和亲近。

“出入平安”是一般人的美好愿望,古今皆然。在一座庑殿顶陶楼的前门墙壁上,刻画有左右各一个手持戈矛的武士,当初以为是制陶者胡乱画的图案,细究之下才明白,图案应当是《后汉书·礼仪志》里所说的“门神”。而门神,可以起到护佑平安、驱邪纳吉的作用。

今天的人们喜欢养宠物,而狗作为汉代合浦人的家养“宠物”,已经有两千年的历史。在一些陶屋里,有不同形状的狗在看家护院。而一些陶屋的墙根,也刻意留有“狗窦”,这是晚上关门歇息后,方便守门犬进出的门洞。这种门洞,在我小时候住的泥砖屋里,也都还有。人们不但养狗,还养有其他禽畜,陶屋院子里充满了农家生活的日常情趣。

那座庑殿顶的陶楼上,还设计有阳台,很惊艳,有“风柳摇摇无定枝,阳台云雨梦中归”之风采。足不出户就能欣赏到户外大自然的色彩,呼吸到近处飘来的花香,惬意得很。

陶屋里还有陶灶,并且是二孔陶灶或者三孔陶灶。这些陶灶除了前灶口放置烧煮用的釜、甑等炊具外,后灶口通常是放置缸、罐之类的陶器。前灶口是做饭用的,后灶口则是利用灶膛余热来温水,以备洗濯等之用,相当于现在的热水器,既省时又省材,好聪明的做法。

有一个词叫“上厕所”,是不是从汉代时流传下来的呢?不好说,但那时就已经有这种现象了。在馆藏的陶屋里,几乎每一座都有“厕所”。这些“厕所”的特别之处就是,它们都安排在楼上。人有三急的时候,都得爬上去解决,这大概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上厕所”的由来吧。看这些“厕所”吧,如果居室建筑是曲尺形的,后侧的小室为厕所。如果是长方形的居室,则厕所设在室内一侧。厕所都筑有台阶或者楼梯,方便上下。师古曰:“厕,养豕溷也。”把厕与溷两个污物之所集于一处,减少污染源,也方便清理。这又是干栏式住宅的一大好处。

一座四合院式的陶屋,已然成了一座自给自足的庄园。庄园生产,一般以农业为主体,但一些汉代庄园已经涵括了畜牧、园圃、手工、纺织、酿造、粮食储存与加工等等行业在里面,达到了自给自足。它们多种经营,生产与防御相结合,拥有个人武装,俨然一个小王国。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是可以天高皇帝远的。

汉代时,人们多习惯从河里打水吃用,这个不符合卫生。从中原来的汉人,带来了他们的生活习惯——打井取水。陶屋旁边,就有陶井。陶井还挺讲究,有地台和井亭,地台可以避免地面水流入井中,井亭可以避雨,不让雨水落进井里,很讲究清洁卫生。

合浦出土的陶屋式样虽然各有不同,但这些陶屋主要都是模仿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建筑形态制造而成,是汉代民居建筑的一个缩影。有专家认为,汉代是中国木构架建筑体系发展的第一个高峰,而合浦出土的陶屋,无疑再现了这种木构架建筑的精妙绝伦。

新闻推荐

9家单位获2018年北海市质量品牌奖

本报讯(记者黄娴)近日,市政府办公室发布通报,对合浦县人民政府等9家荣获2018年北海市质量品牌奖的单位进行表彰和奖励。据悉,9...

合浦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浦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