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的守望者 ——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白耀华

广西日报 2018-06-12 08:33 大字

本报记者曾俊峰文/图

“呲、呲、呲……”在北海城东一处闲置的旧厂区一间简朴的平房里,不时传来尖锐刺耳的声音。一位个头不高的身着红衣的老人手拿一尺多长的牛角,一会在飞旋的砂轮上打磨,一会举起眯眼端详……不久,原本普普通通的牛角背上,恰到好处地出现一道道深浅不一、纹路各异的图案。这是让人惊叹的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角雕工艺开料、雕刻的一个场景。

从展翅高飞的雄鹰,到畅游深海的海鱼;从与天同寿的仙鹤,到和鸣百财的白菜……一件件栩栩如生的作品均出自白耀华手中。5月14日,在中国轻工联合会公布第七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名单中,合浦角雕技艺传承人白耀华名列其中。62岁的白耀华,从1974年开始从事角雕技艺,40多年里,他的作品在国内获奖无数,工艺美术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一系列的名号中,他最看重的是“角雕技艺的守望者”。

“角雕技艺在中国历史悠久,取意、制作都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非常具有民族代表性。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白耀华说。“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角雕却面临着断层的困境!”白耀华不时发出感叹。同其他深藏民间的工艺一样,角雕艺术也曾经历过市场转轨后人才流失的困境。“做角雕是一件磨性子的事情,老师傅转行做别的,年轻人坐不住!”从最辉煌时,全国角雕工艺厂200多家,到2010年大批企业关张,如今国内做角雕的团队屈指可数,“这么好的工艺消逝非常可惜!”他说。

为了延续角雕技艺,1988年,白耀华创办了自己的合浦金蝠角雕厂,选料进货、设计制作、市场开拓,各类展销会,只要有条件,他都参与。“要让更多的人知道角雕,爱上角雕,才能守住角雕!”这么多年,他常常白天接客户,晚上钻到工作室里搞创作。经过精雕细琢,他的《和鸣百财》《中国梦》《神韵》《春潮》等作品多次在全国工艺美术“百花杯”“金凤凰杯”评选中夺魁,合浦角雕远销东南亚国家。

2016年,一手推动“合浦角雕技艺”入选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后,白耀华乘势而动,在北海“海上丝路工艺美术博览园”创建角雕文化博物馆,向社会提供一个集挖掘、整理、研究、传承、保护功能于一体的专业展馆,这也是全国首家全面阐述记录角雕历史文化的博物馆。光有角雕文化博物馆只是让人看到这项技艺的形,而白耀华心中念念不忘的是要为这项传统工艺找到延续下去的魂魄所在。通过北海市相关政府部门的牵线搭桥,他与广西多所院校合作,建立“角雕技艺”实训基地,自己和同为工艺美术大师的妻子钟文兰一道收徒授技。

如今,在白耀华身边,从事专职角雕技艺的人员已有20多人,他们像一颗颗薪火相传的火种,为传承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努力。虽荣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白耀华仍未停步。“现在每天坚持写一点。”记者得知,他受邀担任被号称新时代《天工开物》的《中国工艺美术全集(角雕篇)》主要撰稿人,“我就是角雕技艺的守望者,未来传承的路还很长!”

新闻推荐

全区各地开展春夏火灾防控工作 部分隐患较大的单位场所被挂牌督办

本报南宁讯(记者/蒋予昕通讯员/蔡飞)6月9日,记者从自治区公安消防总队获悉,按照自治区政府的部署要求,当前全区正在开展春夏火...

合浦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合浦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