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乡的“月亮”九州“圆”

北海日报 2018-06-07 10:51 大字

用料讲究、深受喜爱的合浦大月饼。本报记者 李君光 摄2017年,合浦大月饼以独特的区域性及良好的声誉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称号。

据了解,合浦大月饼年产量2万吨,占广西市场的80%,占全国上市大月饼销售量的40%(以广式月饼计算)以上,成为整个大月饼行业的先行者和领航者之一。目前为止,合浦有公馆黄记、黄记玥亮、张记等14家龙头企业,获证企业100多家,具有传统特色的加工作坊二三十家。

历史源远流长

早在一千多年前,合浦人就有做月饼的习惯,苏东坡曾称“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而在清末民国初期,合浦大月饼在月饼行业中逐渐兴起,公元1833年修订的《廉州府志》中记载“八月望夜赏月亦食大月饼”,这是关于“合浦大月饼”的早期记载。

合浦廉州镇的冯老先生告诉记者,“大月饼”的方言是“大饼”,小时候家里并不是很富裕,经常盼着中秋节到来,那时家里无论怎么样都会做一份五仁叉烧的大月饼,老一辈在出海时也会带上大月饼解决日常的食物需要,同时大月饼也有“大团圆”的寓意。

品质“内外”兼修

合浦大月饼表面棕黄泛红油润、色泽均匀,品名花纹精美有序、清晰明了、颜色深浅有度、富有层次感,圆边呈浅乳黄色,底部棕黄不焦,饼皮中水果的芳香与馅料中伍仁的烤香、叉烧的肉香相互交错,香气十分浓郁;这得益于合浦大月饼个头大,馅料足,果仁、叉烧等量多而集中,香气能更加的集聚和保留,大大的增加消费者的食欲。同时口感松软、香甜易嚼、营养丰富、搭配合理,受到食客的称赞。

手艺薪火相传

合浦县早在一千多年前就有了做月饼的习俗,清朝后期逐渐开始流行大月饼的制作,当地人已经逐渐把对合浦大月饼高品质的追求与节庆文化相结合,在当地形成了非常浓厚的月饼制作良性的竞争氛围,这促使合浦人不断改革创新。同时注重人才的培养,月饼生产制作的每一个环节均需要大量熟练而又懂灵活掌控火候的月饼制作工人。其中更有部分的月饼生产制作关键工艺点火候的掌控更是通过父子之间口口相传。

新闻推荐

水车村的哈密瓜卖出了好价钱

本报讯(记者陆威)记者从北海市农渔业经营管理站获悉,近日,合浦县石康镇水车村种植的哈密瓜成熟了,为了让哈密瓜卖出好价钱,驻该...

合浦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浦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