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青山秀水养好茶 “创村高山茶”成大廉山名片

北海日报 2017-07-29 11:57 大字

“是陈老板吗?我要订5公斤创村茶!”在合浦县公馆镇创村,当地茶农陈润先接到来自公馆圩镇上一位朋友订购“创村茶”的电话。

这是近日下午,记者在该村看到的一幕。

由创村茶农种植的“创村茶”,在北海市区可能知道的人并不多,但在公馆、曲樟等附近的大廉山区,“创村茶”的名字可谓家喻户晓。

得天独厚

为一探“创村茶”背后的故事,近日下午记者冒着大雨与北海正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驱车前往创村采访。当时约为下午2时,雨后的公馆农村颇具诗情画意,在离创村约2公里的扫管村,海拔还只有20来米,拐了一个弯之后,车子突然进入两边都是高山的峡谷中,前边的水泥路穿越过一条流淌着洪水的小河上行约1公里,就来到了北海地区最偏僻的行政村——创村村委会。此时,海拔已由两公里外的20米一下子上升到120米。

在村委会的前方,耸立着一座被雨后水汽包围着的若隐若现的山峰——海拔541米的矮嶂,在它的对面,还有海拔554米的梅嶂(俗称五点梅)。位于创村境内的这两座山峰,是北海地区最高的山峰,每一年,众多户外活动爱好者都会选择从这里登山。

记者在村委会所处的高地举目四望,可见周边尽是如梯田状的茶园。茶农陈润先所在的茶园,就位于村委会大楼后面的山坡上。陈润先是该村种植“创村茶”的三个承包人之一,约有茶园10亩,种植的是一种名为“福云绿”的茶种。另外两户茶农,分别是种植130亩的陈旭和种植10亩的陈德棠。他们种植的是当地俗称白毛茶的“乌牛早”品种。整个创村约有茶园150亩,按平均每亩2000株计算,创村共有茶树约30万株。

山高茶香

创村村委会彭主任告诉记者,创村种植茶树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1972年,大队为了增加群众收入,种植了约200亩的茶树,在当地小有名气。随着改革开放后分田到户政策的实行,创村茶园开始受到破坏,至目前,仅剩下约10亩左右的老茶树。这些茶树如今由茶农陈德棠承包。

据茶农陈润先介绍,创村两个品种的茶叶共同组成了“创村茶”,由于当地生态环境保护得好,而且地处山区,茶叶质量上乘,受到周边乡镇茶叶爱好者的钟爱,售价可达400元/公斤。

创村有人口2355人,耕地面积997亩,山地面积12000亩,拥有矮嶂、梅嶂两座北海地区最高的山峰。村里青壮年多以外出务工为主,留在村里劳动力多以务农为主。由于采茶需要人手,目前单是为当地三户茶农工作的村民就有近20人,每人每日工资为80元。

打造品牌

“但这只是目前需要的人数,今后随着茶园发展,需要人数肯定会倍增。”陈旭茶园的管理者老彭告诉记者。为发展创村的茶产业,2014年,陈旭在当地政府支持下,建起了130亩茶园,茶园多建在海拔较高的山间梯田,部分茶树还种到了海拔500多米的梅嶂山上,成为名副其实的高山茶。由于多数茶树尚在成长期,目前其茶园每月才产茶15公斤,预计2年后,茶园产量将会成倍增长,需要工人人数也会大幅增加,届时,将彻底解决创村“空心村”的现状,吸引大批外出青壮年回乡创业。为此,该茶园还成立了创村农民专业高山合作社,注册了“创村高山茶”品牌,计划2年后向外界大力推广。

“创村茶产业遇到最大的问题还是产量的问题。”北海正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宋德放介绍,以茶农陈润先种植的10亩茶园为例,该茶园建于2005年,由于多年来没有重复投入,加上底部根线虫困扰,茶叶产量始终没有上去,每亩每年产量仅为50公斤。如果这些茶园在农业科技专家的指导下,使用虾肽海洋生物有机肥,不但能起到替代农药、杀灭根线虫的作用,而且产量也会大幅增加,帮助茶农提高收入,有助于将“创村高山茶”这个品牌进一步打造成不施农药、化肥的大廉山地区的一大生态品牌。

新闻推荐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本报讯(通讯员周敏凤)7月19日,自治区调研组到合浦县调研督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推进情况。调研组听取了合浦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汇报。近年来,合浦县紧紧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工...

合浦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合浦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