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苏东坡有缘
董晓燕
眉山,古称眉州,一个令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多少次梦里寻觅,今天终于看到了眉山的真面目:五月花开的季节,繁花似锦,绿荫如海,阵阵花香,空气清新,令人心旷神怡。我看到了眉山城现代化建筑无不浸润着“三苏”文化的传承,与时俱进的千年文化情怀,处处闪烁着清丽脱俗又具有开拓进取的风韵光彩,这是眉山千古不变砥砺前行、喷发正能量的风骨和灵魂。
在中国文学史上,这座古城曾经因当地一个杰出的文学世家而闻名。这一家便是苏家,亦即人所周知的“三苏”。父亲苏洵,生有二子,长子苏轼,次子苏辙,父子三人占唐宋八大家中的三席之地。去拜谒苏东坡一家,一直是我的一个愿望。
喜欢一个人,与他所处的是不是同一个时代没有关系,与对他的了解有关系。喜欢苏东坡,是与我的母亲和家中的一幅国画分不开的。
在我的小家书房悬挂着一幅国画,画中有一位七尺男儿,魁梧高大,浓眉大眼,鼻直口方,脸长且宽,一脸浓密的络腮胡,他杵靠藤杖,卧坐盘石,仿佛喝醉了酒似的一副潇洒自如的姿态。这位老者,就是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我认识苏东坡,缘于这幅画。这幅画年代久远,画已泛黄,外公传给母亲,母亲传给了我,这一传已有数百年,虽与我家周围的挂饰格格不入,但每每端详画中的人物,就有出神入化的感觉,久久凝视,似真似幻。
在我二三岁时,有一天对着家中挂的苏东坡画叫爸爸,惹得全家人都笑了。就从那天开始,母亲对我识文抓字启蒙,在我入学前,绘声绘色地讲述画中的苏东坡。当时,我听不懂母亲说了些什么,但感受到母亲喜欢画中的这个人。在唐诗宋词中,母亲偏爱苏东坡的文学作品,常常一口气连连赞道:行云流水、曲尽其妙、超群绝伦……苏东坡是母亲心中唯一的全才。
母亲,一个听命于爱情的召唤、下嫁到四川的上海富商闺秀,从小熟读诗书,通晓琴棋书画。可万万没有想到,婚后的母亲好日子没过多久,父亲就被划为右派,被流放到离家数千公里外的荒蛮之地劳动改造。母亲坚信自己的丈夫没错,默默地承受这突然袭来的人祸。
父亲离开时我不满周岁还在襁褓之中,家被抄了,连一张父亲的照片都没留下来。父亲曾为此写过一首诗:“父女分别十八春,相遇街头如路人,愧我无壮傻费心,春来怕听燕子鸣。”
母亲毕竟受过东西方教育,她坚信知识能改变命运。在她含辛茹苦、夜以继日地劳作中,只要有点空闲,就会把儿女拢在膝下传授文化,一个个有趣的中外文学故事、一个个生动的人物形象从她嘴里如魔术般跳出来,让我们着迷。
每当母亲吟唱东坡先生诗句,整个人容光焕发,犹如一朵盛开的荷花,惠色动人,是她最美的时刻。从母亲那里,我强烈地感受到东坡先生的文学豪放、笔力纵横、穷极变幻、最富有的浪漫主义色彩。
母亲还把东坡的诗词一首首写下来让我们兄妹背诵:“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每当想起“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这首诗,我心里会莫名地涌来一阵酸楚,不禁潸然泪下。
从小吟唱着东坡诗词伴我渐渐长大。少女时期的我百般羡慕七岁知书、十岁能文的苏东坡。母亲赞赏有加的不仅是苏东坡的才华,更是他的胸襟。苏东坡一生仕途坎坷,三起三落,在遭到新政一派的诬陷贬谪之后虽有郁闷,但更多的是豁达。不仅矢志不渝文学艺术佳作万千,脍炙人口,流芳百世,而且心系百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开渠修桥,筑坝蓄水灌良田,把个人的成败荣辱挥洒笑谈在山水之间,在他的生活和作品里,显露得充分、鲜明,深深印在他写的每一行诗上。可以说,他是最具有现代精神的古人。
母亲为培养她的儿女煞费苦心,家里常举行小小的赛诗会,那也是偷偷的,因为在我所处的那个时代宣扬的是“读书无用论”“批判孔孟之道”。“文革”时,连苏东坡这幅画都不敢挂了,母亲把它细心地卷起来藏在不易被人发现的家中夹墙缝里。这幅画,母亲说是外公50岁生日时庙里的一个方丈赠送的,曾经挂在外公的书房。外公很喜欢这幅画,画中的点、线、面,笔笔见骨,色彩饱和,力透纸背,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外公虽不同意女儿的婚事,阻挠她远嫁四川,但最终没有执拗过女儿痴迷爱情,还把父女俩共爱的这幅苏东坡国画送给了他的宝贝女儿。
然而就在母亲离开上海一年后,外公遭遇不幸驾鹤西去了。因路途遥远,交通不便,没有送上外公最后一程,母亲悲恨交加地责怪自己,抚摸着外公留下的唯一的遗物——这张苏东坡画像悲痛欲绝。
光阴荏苒,在母亲精心哺育下,我们兄妹健康地成长,相继工作、上大学,去了不同的城市。母亲无论身在何处,与哪个儿女一起生活,都忘不了随身携带这幅东坡画,但最终母亲把这幅画传给了我——她的独女幺女。
东坡画到我家,身感画的重量,金银不换。我专门托人在福建买回一个樟木箱,防虫防潮又防燥。只有在一年中最特殊的几个节气或日子,才会把苏东坡画挂出来格外地敬仰,告慰在天之灵的母亲,也吸引了家族子孙后代作诗凭念。
1993年秋天,我与夫君调往广西北海市工作,这座城市给了我一个意外的惊喜,这里有座东坡亭。
第二天,我兴奋地造访了位于合浦县师范学校内的东坡亭。
来到东坡亭,眺望周遭的景色,湖水环绕,波光潋滟,垂柳成荫,风景优美,美不胜收。
东坡亭建于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主亭正门上方端挂着“东坡亭”三字大匾额,正面壁上嵌有苏东坡阴纹石刻像,像中的东坡,慈善祥和,目光炯然。亭左侧回廊镶有苏东坡在廉时写的《廉州龙眼质味珠绝可敌荔枝》等诗作9首之多。亭的内外墙壁上,镶有许多历代骚人墨客题咏的碑刻,满富感情色彩,对苏大学士分外地崇敬景仰。这里还有一口东坡井,井水清冽甘美,传说为苏东坡亲自所掘,饮过井水的人学业有成。
当我来到海角楼看到苏东坡手书的“万里瞻天”四个大字时,被那雄浑豪放的笔触所震撼:“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风流人物……”苏东坡浑厚而又豪迈的声音仿佛在天际回荡,驻足观瞻,令人久久不忍离去。
原来,苏东坡62岁时因“乌台诗案”而遭罪,被从广东惠州贬到海南岛,三年后召回合浦,受当地廉州名士邓拟热情接待,安排在这里风景秀丽的清乐轩居住。
沿着古丝绸之路始发港北海出发,追寻东坡故里,拜谒东坡先生,圆了我的梦。
四川眉山与广西北海,让我处处感念着在沧桑巨变中对苏东坡所透发出的那一份不变的激情与情怀,源远流长,无不为眉山和北海所积淀的如此丰厚的文化遗产和谱写的中华传统历史文化时代最强音而喝彩击掌。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杨菲菲)6月8日至9日,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对北海市《广西壮族自治区乡村清洁条例》的贯彻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执法检查组先后深入到合浦县廉州镇廉西村、铁山港区南康镇秋风塘村重...
合浦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合浦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