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荣誉

北海日报 2017-05-28 00:00 大字
1979年9月,父亲怀着一颗热情的心登上了三尺讲台。

在那个年代,教书是比较卑微的工作,工资收入非常低。所以,父亲在闲余时间,田间地头,到处可见他的身影。他经常和时间赛跑:东方刚露鱼肚白,父亲已经在地里了,踏着露水,迎着晨光,把甘蔗地里的杂草都拔掉了。吃完早餐,换上干净的衣服,骑上自行车去学校。每天放学后,他都在自行车后架上扎上一大沓作业本,先骑往地里,干些农活,待夜幕降临才回家。吃过晚饭,洗漱完,才在微弱的煤油灯下批改作业。那时候的父亲,年轻,精力充沛,每天都是干完家里的活,改完学生的作业,才去休息。

父亲教的是毕业班的课,他爱学生,学生也爱他。记得有一次,星期六上午放学后,学生们纷纷回家吃了午饭,在班长的带领下,都来到了我们家的花生地里。父亲看到这些孩子,感到惊讶。班长说:“老师,我们帮你拔完花生,你省下时间给我们多讲几遍功课。”然后大家开始了拨花生比赛。两亩花生,不到两小时,就被学生们拔完了。接着是摘花生,这些孩子一边摘,一边聊天,乐不可支。那个年代的孩子,个个都是家里的小帮手,拔花生,对他们来说,是小事一桩。父亲一边和学生们一起摘花生,一边给学生布置作业:写一篇《快乐的拔花生比赛》。他要求大家把刚才比赛的场面描写下来!在父亲的引导下,大家花生还没摘完,一个个似乎都能把要写的作文说出来了。

家里有一个当老师的父亲,我们对学习自然是不敢松怠的。他总是教育我们,要和时间赛跑。寒假或暑假期间,他会借来下个学期的课本,让我们自学,看看新学的内容,有不懂的,做上标记,晚上回来问他。有付出,便有回报。当我们手拿奖状,高兴地跑回家报喜时,父亲自然高兴,但也没忘记告诫我们不能骄傲。

1997年,我如愿以偿地考上了合浦师范,那是他的母校。开学的第一天,父亲坚持送我去学校。一踏进校园,他开始眉飞色舞地向我介绍着校园的一切,看起来就像一个刚入学、对校园里一切都感到新鲜的学生。从他脸上绽放的笑容,洋溢着的兴奋与自豪,可以感觉到这里留下他太多的美好回忆。

2013年,父亲退休了。当他拿到那本《从教三十年荣誉证书》时,他告诉我们:“这三十年,值了!”

新闻推荐

贴息贷款惠农

本报讯“扶贫贷款帮了我的大忙,让我走上致富路!”近日,合浦县廉州镇青山村委李振彩高兴地向笔者透露了他脱贫致富的秘诀。去年,他利用5万元扶贫贷款入股合作社及参加务工收入达3万多元,一年就实现了脱...

合浦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浦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