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美味芋头饭

北海日报 2016-09-16 00:00 大字

说起中秋节的应节美食,月饼肯定是首选。月饼与中秋就如粽子与端午、汤圆与元宵一样,是节日的“指定”食品。

在我们客家乡村,中秋节还有另一种少不了的应节美食,那就是芋头饭。在以前那个艰难年代,有些人家可能买不起月饼,但无论如何,煮一锅芋头饭还是能够应付的。买不起月饼的人,用芋头饭代替月饼,便成了中秋节的传统美食。有一首客家童谣表达的就是这种境况:“八月十五望高楼,几家欢喜几家愁,有人吃月饼,有人吃芋头。”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客家人的芋头饭几乎成了一绝。客家人如何“发明”芋头饭的,无从考究。但我知道客家人不但吃苦耐劳,而且很聪明。据我揣测,客家人大都居住在山区,地少人多,生活不易,尤其水田少,栽种出产的稻谷少,而山区里还可以开垦出一些旱坡地,用来栽种杂粮。“无山不客客住山,番薯芋头半年粮”就是当时的真实写照。精打细算的主妇们,用芋头放进大米里一块煮,没承想,这一弄竟做出了香喷喷的芋头饭来。之后经过不断的改良,成了客家美食中的佳品。这样的“创造发明”,不仅仅在公馆等客家聚居地有,早些年,我下乡到山口镇,吃过当地的红薯粥,相当不错。后来,又去过营盘镇,吃过他们的木薯粥,同样别有风味。可见,为了节省大米,各地都下了工夫,而从中又做出了独具地方特色的美食。

客家有谚语——六月六,开芋屋。意思是说农历六月初六一过,地里的芋头就可以开挖了。可为何要等到中秋节才吃芋头饭呢?这也与当时的生活物质条件有关。煮芋头饭,最关键的是要下足提香的猪油,那时候,煲咸菜、炒青菜啥的都舍不得下油,而煮芋头饭相当的耗油,轻易不敢做来吃。但到了八月十五这一天,就相当于杀猪过年,再舍不得也该“大方”一次。

煮芋头饭用的芋头是有讲究的,只用个大的芋头仔,不要大的“芋嫲”(母体),因为芋头仔比较“粉”,容易跟米粒融合,且香味足。那时候,母亲煮芋头饭,一般都是我帮着烧火,便记住了整个过程:先将芋头仔刮皮,能够将洗干净的芋头仔晒一两个钟头最好,去水分。铁镬里起油锅,烧热油后下芋头仔,翻炒几分钟,然后加适量的水和掏干净的大米,盖上锅盖。半个小时左右,里面的芋头熟了,饭粒也将软了,打开锅盖,用锅铲将芋头一一压碎,之后,再放进预先备好的一大把蒜蓉和少量的盐,拌均匀,再加盖闷一会儿,让其回香。

几分钟之后,打开锅盖,便香气四溢了。这几种最普通不过食材,经过“加工”之后,既有米饭香、熟芋香,又有猪油香、蒜蓉香,让人馋得不行,用垂涎三尺来形容也不过分。

不过,此时的芋头饭还不能吃,因为客家人有“供月光”的风俗,就像拜祭祖宗、观音、灶王爷等一样,不能先尝过才拿去敬拜。可是,月亮女神要天黑了才出来啊,总不让人饿着肚子等吧。大家又想出了折中的办法——出锅时,先用大海碗装一大碗芋头饭出来,没人动过筷的,用来“供月光”,其余的就可以开吃了。吃了芋头饭后,容易口渴,再喝水又撑得难受。村上的拐仔就因为撑得难受,去禾堂边的碌碡压肚子,以助消化,结果闹出了“吃饱了撑的”的翻版故事。

一年年过去了,客家乡村的生活逐渐好起来,物质丰富了,虽然现在还有人煮芋头饭,但还是嫌麻烦的人多,便不再煮了。一则做来费事,二则吃后滞胃、难消化。尤其是大月饼随买随吃,再加上鸡鸭鱼肉、各种水果、各式蛋糕等,已经不再拘泥于单一的传统食品。

新闻推荐

北海市出席中国共产党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公示

根据《自治区党委关于做好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表大会代表选举工作的通知》(桂发〔2016〕20号),经市委研究同意,对林山青等28位同志作为北海市出席中国共产党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代表候选人...

合浦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浦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美味芋头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