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交通事故惹纠纷 灵活执行解“双困”

北海日报 2015-04-06 13:11 大字

本报讯 “谢谢你,彭法官,多亏你为我们劳累奔波,我们才能这么快拿到这笔赔偿款。”申请人石某拿到最后一笔执行款时激动地对彭法官说道。近日,合浦县人民法院成功调解执结一起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为贫困的当事人解了燃眉之急,化解了纠纷双方的矛盾,深受当事人好评。

2013年3月8日16时许,石某的女儿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被周某驾驶的中型厢式货车刮伤,经医院诊断确认为:双耻骨上支骨折、左髂骨翼骨折并左骶髂关节脱位、腰部脓肿,共花去医疗费2.2万多元。合浦县交通管理大队认定周某负事故的全部责任。法院判决周某赔偿各项损失共计38000多元,判决生效后,周某未能主动履行给付义务,石某遂向该院申请执行。

在执行过程中,法官发现被执行人周某的家庭经济比较困难,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家中唯一的经济来源就是靠周某每年的蔗季驾驶中型货车拉甘蔗赚取微薄的运费收入和平时打零工。自从发生这起事故之后,其货车已被交警扣押,经济来源的切断使得本来就困难的家庭更加拮据,难以履行法院判决的义务。执行法官三番五次上门做思想工作,周某总说自己心里也很内疚,但没有钱,希望石某同意其把车取回来卖掉,筹钱赔偿给石某。但是石某不同意,担心其取车后逃避,就控制不了其任何财产。由于双方当事人无法就赔偿问题达成一致,导致调解失败,这起执行案由此陷入了“双困”的局面。

去年初,当执行法官再次到周某家时,周某家人则称其已外出打工,该案一度陷入执行不能的状态。尽管如此,执行法官并没有气馁,一方面深入被执行人所在村委了解被执行人的社会关系及其为人,另一方面积极缓解申请执行人情绪,向石某夫妇剖解案情,帮他们分析周某的履行能力,希望双方能相互体谅。在执行法官的耐心调解下,双方最终达成和解协议:石某同意周某取车回来,并即时支付执行款10000元,余款定期支付。执行和解协议签订后,为保障余款顺利履行,法官经常与被执行人保持联系,不时提醒督促其按时履行。

近日,申请执行人石某终于拿到最后一笔执行款,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

(叶晓玲 彭文)

新闻推荐

再铸“海上丝路”辉煌

北海港呑吐量连创新高。本报记者 李君光 摄由北海创编的大型历史舞剧《碧海丝路》曾赴马来西亚、斯里兰卡等东南亚国家演出,它以古代“海上...

合浦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浦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