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海角亭的变迁

北海日报 2014-12-31 14:11 大字

闻名遐迩的海角亭,坐落在合浦廉州中学校园内。

海角亭约建于北宋景德年间(公元1004-1007年),历代曾经迁移、修建和重建。据《廉州府志》载:“古合浦,汉名郡也。地属南海,乃百粤之分。韶广以西,珠崖以东,水万折而归之,故以海角名。”“延佑丁已秋,本道分宪按治访郡耆老,寻访还珠故事。佥曰:海角有亭,为此设也。”所谓“还珠故事”,即《后汉书·孟尝传》所载“合浦还珠”的故事,讲的是东汉时孟尝任合浦太守,为官清正,革易前弊,使已经迁徙于交趾(即今越南)郡界的珍珠复还合浦。海角亭,便是为纪念汉孟尝太守施政廉明而建的。明代甘泽有《孟太守祠》诗一首:为官合浦去珠还,万古流芳天地间。富贵心轻如敝屣,贞廉名重并高山。来时岭外神明惧,去日辕前父老攀。自是仁民恩到骨,至今祠屋祀天南。

据旧志载,海角亭前江岸旧有海门书院,院内魁星楼巍然屹立,旁有金波湖,一座金波桥通往魁星楼,楼后数十步有逝者亭。天井相隔的便是观海楼,楼前左侧临江有漾江轩、浮碧榭二亭,楼后与砥柱亭相毗连,均与海角亭近在咫尺。海角亭后面是天妃庙,绿树丛中,修竹万竿,而“亭南江流怒走入海,每潮汐至,潮声轰然”,江上风帆如林,百舸争流。笔者近读刘喜松著《拾遗——北海普仁百年济世情怀》一书时发现,北海普仁医院的英籍医生谭信(中文名)1906年与其他同事结伴考察合浦时,曾拍摄于古海角亭前,照片清晰可见当时廉州府的城墙就在海角亭外围不远处(见附图二),古廉州八景之一的“海角涛声”便指那里。“民国”年间,兵荒马乱,海角亭毁于战火。文史专家黄家蕃先生(已故)写的一首《南流江口吊古海亭遗址》(见黄家蕃著《一粟楼诗词选钞》),仍称“古海角亭遗址”,其诗曰:合流众水往南湾,千古涛声壮此间。海角有亭追宋迹,地穷到此尽荆蛮。鱼龙踊跃怀迁客,潮汐翻腾撼断滩。如听铜琶歌壮调,浪淘不绝起惊澜。

1981年,合浦县人民政府拨款重修海角亭,并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确定为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海角亭分为前、后两进。第一进为亭门楼,红墙高耸,飞檐轩昂。正门是大圆拱门,上嵌“海天胜境”行书石额,左右石刻楷书楹联:“深恩施粤海,厚德纪莆田”,这是沿用天妃庙的旧联,表明天妃是福建莆田人。天妃庙亦称妈祖庙,被渔民奉若神明。据史载海角亭原联是:“不到此亭,哪知象郡珠崖关山万里;试观于海,才见龙门冠岭云水千重。”为清钦差工部尚书杜臻所书,已毁。正门两旁是耳门,两门拱上分别嵌有“漱月”、“澈云”石刻,字迹温漶,依稀可辨。

亭后巨碑上“古海角亭”四个大字气势磅礴,赫然入目。门楼内左右拱门相对,拱顶各有壁画一幅,左为“双鹿图”,右为“老少太狮图”。门楼墙内壁嵌有一块“鹅”字碑,是清人陶洽所书,除了落款,全碑仅一个巨大的“鹅”字,上下结构,酣畅淋漓,一气呵成,极有韵味。穿过左侧拱门,就见到内壁嵌有《逝者亭落成宴集即席赋诗二首》等三块诗文石刻,均为清乾隆年间廉州知府康基田题并书,是从逝者亭移来的。

过了小庭院,第二进是海角亭的主体建筑。抬头便见苏东坡“万里瞻天”牌匾的仿迹。亭为重檐歇山顶亭阁式,前后开敞,回廊环绕,红墙碧瓦,画栋雕梁。正面两石柱上刻楹联:“海角虽偏山辉川媚,亭名可久汉孟宋苏”,为清道光年间廉州府教授(文职官名)陈司權所题。上下联首巧藏“海角亭”名,联意点出廉州虽地处偏远,古属蛮荒,但山辉川媚,加上汉有孟尝施政廉明,宋有苏轼文采高风,也不失为一方名胜,海角亭因而名垂千古。该联也隐藏公元917-972年五代十国末期南汉王朝君主刘镶在合浦广设军事化采珠机构“媚川都”的一段历史。

新闻推荐

连破3起毒案

...

合浦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合浦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海角亭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