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致富不忘乡亲 ——记市政协委员周明

达州日报 2017-12-27 09:50 大字

[摘要]——记市政协委员周明

周明,男,达川区麻柳镇人,达州市第四届政协委员,四川明大置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1966年,周明出生于达川区麻柳镇任家庙村。1983年,高中刚刚毕业的周明进入四川新达机械集团上班,后又进入新达建筑公司,成为一名普通的施工员。在新达建筑公司,他靠着自己肯吃苦、勤钻研的性格,慢慢地学会了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积累起了自己的社会资源。1994年,他果断跳槽到当时的达县第二建筑公司担任经理助理,为今后自己创业积累经验。经过多年的打拼,他终于有了启动资金。2006年,他正式成立了四川明大置业有限公司并担任总经理,从事房地产开发和工程建设。

通过十几年的努力奋斗,周明的公司不断壮大。“致富不能忘乡亲,我想把公司经营成一家有良心的社会企业,这需要从我自身做起。”2007年,周明开始为自己的家乡以及其他社会公益活动捐款。此后,他向麻柳镇修建道路捐款2万元,向任家庙村修建村道捐款7万元,向任家庙村3组修建组道及堰塘、晒坝捐款3万元,为任家庙村委会捐助价值2万元的办公用品;资助任家庙村全体老党员在“七一”建党节的时候前往红色遗址旅游学习。

周明时刻关注着任家庙村的脱贫攻坚工作,他帮助村里考察产业,解决村民看病难题。他还发动公司员工与村里5户贫困户“结穷亲”,不仅为他们送去食用油等生活物资,还帮助其中两位贫困户的子女解决了就业问题。

除了回报家乡,周明也积极致力于社会公益活动。他赞助通江县贫困大学生12人,共计捐款40万元;汶川大地震、芦山大地震期间,共为灾区捐款12万元。今年5月,在市政协开展的“政协委员界别活动周”活动中,周明慷慨解囊,为万源市铁矿乡泥溪沟村捐款1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多年从事建筑行业,周明发现,农民工作为城市建设的主力军,却没有享受到完善的工伤保障待遇。“身为农民的儿子,我非常理解农民工的艰辛。”为此,周明深入调查了达州市农民工工伤保障情况,并形成了《关于提高农民工工伤保障水平的建议》的政协提案,希望帮助解决农民工的工伤保障待遇问题。

从一个农民的儿子到企业家,再到履职尽责的政协委员,周明凭着自己的努力,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成功之路。

□本报记者 何翔 陈静

新闻推荐

川陕苏区全民化教育发展历程

■汪小蓉川陕革命根据地位于四川、陕西交界的大巴山区,90%以上的人民从事农业生产。军阀时期的川陕地区,百姓流离失所,生存艰辛,更谈不上享受文化教育。红军入川后,巩固政权、发展经济、保卫赤区,成了...

通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通江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