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成家坪的千年银杏“退休”了

西南商报 2017-09-27 03:24 大字

“成家坪有3棵大银杏树,当地不少学生都是靠卖树上结的白果走出大山的!”

笔者近日在四川省通江县采访时,通江县教育局办公室主任苟宝的一句话引起了笔者的注意。当年靠卖白果上学,现今当地学生上学还有困难吗?带着疑问,笔者步行数小时来到了成家坪村。

成家坪村所在的胜利乡地处秦巴山区腹地,距县城100多公里,地形复杂,不通公路,村子里有3棵银杏树。上世纪90年代,通江县林业部门对3棵银杏进行了“体检”,测定树龄均在2000岁以上。3棵大树虽经千年风雨,仍然郁郁葱葱,每棵树需要5个人才能合抱,其中一棵树的树干已空,4个人坐在树洞中休息仍绰绰有余。让笔者不解的是,银杏树下,干朽的白果厚厚铺了一地,不见有人捡拾。

“这几棵‘助学树\’早就光荣退休咯!”同行的向导成在华当了30年村支书,他告诉笔者,成家坪村人多地薄生存不易,当地群众为了给后辈谋出路,历来重视教育。

银杏树又叫“公孙树”,所结白果是珍贵的药材和食材,因为生长缓慢,爷爷辈种树,到孙子辈才能吃果。在自然条件恶劣的成家坪村,3棵能结果的银杏树尤为珍贵。村民们自古有个不成文的约定:“谁家有读书人,才能去打白果卖。”

成在华回忆,从上世纪60年代起,村里开始集体组织打白果,最多的时候一年能打3000多斤,所得收入用于资助村里孩子上学。直到2007年,村里还用卖白果的钱给考上大学的孩子发奖学金。

“现在科技进步了嘛,银杏树可以快速结果,白果也不那么宝贵了。”成在华说,2008年,白果一两块钱一斤都没人要,村里就没有了这笔助学资金。

千年银杏树“退休”了,可成家坪的孩子们上学没有受到丝毫影响。近年来,国家和四川省相继出台“两免一补”“营养改善计划”等政策,孩子们接受义务教育不用花一分钱。村民们送孩子上学的积极性更加高涨,据村里统计,自2007年以来,仅银杏树下的25户85人中,就走出了11名大学生。

村民李家勋家里十分贫困,今年他的孙子李永生考上了成都理工大学,正当他准备卖掉耕牛筹措学费时,县教育局的工作人员上门宣传助学政策,现场为他们办理了8000元助学贷款。

李老汉喜极而泣:“祖辈教育我们,培养后辈要舍得花钱,没想到国家比我们更舍得花钱哩!”鲁磊

新闻推荐

巴中市教育均衡发展装备类采购突破3.26亿元

(记者袁静)9月5日,记者从市教育局获悉,截至8月底,全市教育均衡发展装备类采购量突破3.26亿元,有力推动了区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其中装备类采购保障工作基本完成。从领域上看,用于艺体类11263万元,信息化及...

通江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通江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